fèng hé shèng zhì chóng yáng rì cì yàn
奉和圣制重阳日赐宴
lián jūn wò bìng sī xīn jú shì zhāi yóu suān yì wèi huáng |
怜君卧病思新橘 试摘犹酸亦未黄 |
shū hòu yù tí sān bǎi kē dòng tíng xū dài mǎn lín shuāng |
书后欲题三百颗 洞庭须待满林霜 |
《奉和圣制重阳日赐宴》古诗词释义:
这首《奉和圣制重阳日赐宴》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以及对丰收季节的感慨。下面是逐段解释这首诗的意思:
### 首句:怜君卧病思新橘,试摘犹酸亦未黄。
首句“怜君卧病思新橘”表达了诗人对一位朋友因病卧床而不能享受新鲜果实的关怀之情。诗中的“新橘”象征着新鲜的橘子,寓意着美好和丰收。虽然橘子还“未黄”,即果实还未成熟到最佳状态,但作者想象着朋友在病床上可能对新鲜的橘子充满期待,表现出对朋友身体状况的担忧。
### 次句:试摘犹酸亦未黄。
接着“试摘犹酸亦未黄”这一句,是对首句的补充说明。诗人想象着即便尝试去摘下这些橘子,它们也还是“犹酸”,也就是说,橘子并未成熟到可以食用的状态,更未到“黄”(成熟)的时候。这里不仅描述了橘子的现状,也隐含了对朋友现状的同情与理解,即朋友虽然渴望新鲜的果实,但目前还未能如愿。
### 三句:书后欲题三百颗。
“书后欲题三百颗”描述了诗人如果为朋友写信表达关怀,将会在信中提及“三百颗”这个数字。这个数字既可能是诗人的夸张,也可能代表着友人对“橘”的渴望之深,或是一种美好的愿景,希望朋友早日恢复健康,能在秋天的收获季节享受到美味的果实。
### 尾句:洞庭须待满林霜。
最后一句“洞庭须待满林霜”则将视野转向了更为广阔的自然景象。洞庭,指的是洞庭湖区域,这里通常与秋季的丰收和橘子的成熟相关联。在秋天,当满林的霜降下来,意味着万物成熟,这也是收获的季节。诗人的这句诗寄寓了对友人早日康复的期盼,以及对秋天丰收的美好祝愿。同时,它也寓意着一种自然界的规律和生命的循环,即经过风雨洗礼后,将迎来收获与喜悦。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对病友的关怀、对丰收季节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景象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深刻思考和美好祝愿。
《奉和圣制重阳日赐宴》古诗词赏析:
韦应物的这首《奉和圣制重阳日赐宴》展现出了一位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与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深沉的感慨和隐含的孤独感。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赏析:
1. **怜君卧病思新橘**:这一句描绘了一幅画面,友人因病卧床,心中却思念着新鲜的橘子。这里的“新橘”不仅指新鲜的水果,也象征着新生与希望,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生活美好事物的向往。
2. **试摘犹酸亦未黄**:在友人的思念中,诗人似乎想要为他摘取一些橘子,但此时的橘子还是青涩未熟,未到最佳品尝之时。这既是对友人此刻心境的比喻,也是对现实的无奈,暗示着美满生活还需时日。
3. **书后欲题三百颗**:当诗人写信给友人时,心中渴望能寄上三百颗橘子作为安慰,表达的是对友人深深的情感和祝福。三百颗寓意繁多,象征着满满的关心与祝福。
4. **洞庭须待满林霜**:这一句运用了洞庭湖的自然景象作为背景,暗示了橘子成熟时的场景。这里的“霜”既是季节的变化,也隐含了等待和耐心的意味。它提醒人们,美好的事物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等待,就像成熟的橘子,需要霜降之后才能达到最佳的状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自然景象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情感关怀以及对生活美好期待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孤独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韦应物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自然的元素,既表达了人的情感,又赋予了自然景象以深意,展现出诗人的艺术修养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