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āng fā chǔ zhōu jīng bǎo yìng xiàn fǎng lǐ èr hū yú zhōu guǎn xiāng yù yuè yè shū shì … lǐ bǎo yìng
将发楚州经宝应县访李二忽于州馆相遇月夜书事…李宝应
kè cóng dōng fāng lái yī shàng bà líng yǔ |
客从东方来 衣上灞陵雨 |
wèn kè hé wèi lái cǎi shān yīn mǎi fǔ |
问客何为来 采山因买斧 |
míng míng huā zhèng kāi yáng yáng yàn xīn rǔ |
冥冥花正开 飏飏燕新乳 |
zuó bié jīn yǐ chūn bìn sī shēng jǐ lǚ |
昨别今已春 鬓丝生几缕 |
《将发楚州经宝应县访李二忽于州馆相遇月夜书事…李宝应》古诗词释义:
韦应物的这首《将发楚州经宝应县访李二忽于州馆相遇月夜书事》是描写了一次意外相遇的月夜故事,诗歌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相遇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感慨。下面是逐段解释: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这句话描绘了一位从东方远道而来的客人,他的衣裳上还沾有从灞陵带来的雨水。这里可能暗含着一种离别的痕迹,从“衣上灞陵雨”可以想象到这位客人离开灞陵时的雨天,这样的环境描述往往预示着旅程的不易与离愁。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问客何为来”,这句话是对客人的询问,询问他此行的目的。接下来的“采山因买斧”,可能是在解释客人的来意。这里的“山”可能指的是一处山林或矿产资源丰富的山区,“买斧”意味着客人来此地是为获取木材或进行其他与山有关的活动,比如开采矿物或修建东西。这一句中的“因”字用得很巧妙,暗示了此行的双重目的:采山(获取资源)与买斧(工具使用)。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冥冥花正开”描绘了一幅夜晚花儿盛开的景象,但“冥冥”二字带有一定的神秘感,暗示这种盛开可能是在暗夜中进行的,或是作者通过想象描绘的景象。而“飏飏燕新乳”则描述了燕子刚孵化出幼鸟,它们在空中飞翔的景象。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以花开的热闹与燕子新乳的安宁构成画面,营造出一种和谐与生机勃勃的氛围。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最后四句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感慨。前两句“昨别今已春”,意思是说昨天分别,现在已是春天,时间仿佛匆匆流逝,与开头提到的离愁形成呼应,强调了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换。而“鬓丝生几缕”则是对时间流逝的直接描述,暗含了人老珠黄、岁月不饶人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友情的珍惜。整个诗句既抒发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与朋友意外相遇的温馨场景,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
《将发楚州经宝应县访李二忽于州馆相遇月夜书事…李宝应》古诗词赏析:
韦应物的这首诗《将发楚州经宝应县访李二忽于州馆相遇月夜书事》深具淡雅之风,通过平实的语言和流畅的韵律,描绘了一幅月夜偶遇朋友的温馨场景,同时也隐含着对时光流转、人生变迁的感慨。
首句“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即开门见山地描绘了一位从东方远道而来的旅人,他身上的衣物还残留着灞陵的雨水,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跋涉。此处“东方”并非地理方位的指示,而是诗人情感和思绪的指向,往往与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向往相联系,此处暗指诗人内心对友谊和相聚的渴望。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两句则将笔触转向了与朋友的对话。朋友询问对方此行的目的,原来是为了采山购买斧头,或许是准备从事农耕,或是为了其他生活所需。这里虽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却蕴含了对生活朴实追求的描绘,以及对友谊间真挚情谊的展现。
接下来的“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是诗人对眼前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描绘,与前文构成鲜明的对比,从旅途的艰辛转为月夜的宁静与美好。花正开,燕新乳,这两个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也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冥冥与飏飏的对仗,更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使读者仿佛能听到花开的声音,感受到燕子飞行的轻盈。
最后的“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感叹于昨天分别后仅数月,已经迎来了春日,而自己却已生出了几缕白发。这既是对岁月不待人的感慨,也是对朋友相聚不易的珍惜。通过这个细节,诗人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普遍的人生体验中,使得整首诗在平淡中透露出深沉的情感。
综上所述,韦应物的这首诗通过对月夜偶遇朋友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同时通过自然景象的对比和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友情、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语言朴素,情感真挚,让人在品味诗歌之美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情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