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éng yáng kāi fǔ
逢杨开府
yī tái chēng èr miào guī lù wàng xíng chén |
一台称二妙 归路望行尘 |
jù shì pān lóng kè kōng wèi bì mǎ rén |
俱是攀龙客 空为避马人 |
jiàn zhāo fān jú jí xiāng wèn liáng yīn qín |
见招翻局蹐 相问良殷勤 |
rì rì yín qū fǔ dàn guān qǐ yǒu yīn |
日日吟趋府 弹冠岂有因 |
《逢杨开府》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逢杨开府》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所写,全诗表达了与杨开府相遇时的复杂情感和对他过往行为的感慨。我们逐段解释:
**首句**“一台称二妙,归路望行尘”,意思是曾经有过一场宴会,两位才子(韦应物和杨开府)才华出众,得到人们的赞誉,他们各自归家的路上,还互相遥望着对方的背影。这里的“二妙”特指诗人韦应物与杨开府两人。
**次句**“俱是攀龙客,空为避马人”,点明了韦应物与杨开府都是追求高位、寄望于显达的人(攀龙客),但又都是表面上避开权力斗争、保持清高的形象(避马人)。这一对比反映出他们在追求仕途的过程中,既有积极进取的一面,又有自我保护、不直接卷入政治斗争的一面。
**第三句**“见招翻局蹐,相问良殷勤”,描述了韦应物收到杨开府的邀请时,内心的复杂情绪。他既想前往,但又因为过去可能存在的矛盾或猜疑,显得犹豫不决、局促不安。但同时,他也对杨开府的邀请表示了真诚的感激和关怀。
**尾句**“日日吟趋府,弹冠岂有因”,韦应物表达了自己虽然每天都为拜访杨开府而吟诵准备,但却不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杨开府的青睐或提拔。弹冠,本意是举冠弹尘,此处比喻人们为官进阶、期待升迁的情形。这句话展现了韦应物的清高自守,表达了他对权力和名利的淡泊态度。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韦应物与杨开府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他在追求官场地位与保持个人操守之间的矛盾与挣扎。通过这一系列的对比和自省,诗人展现了对人际关系的深入洞察和对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
《逢杨开府》古诗词赏析:
韦应物的这首《逢杨开府》是一首七言古体诗,通过对与杨开府的偶遇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复杂的心情和深刻的情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首联"一台称二妙,归路望行尘"**:开篇即点明了两人的身份地位,"一台称二妙"暗示两人都拥有卓越的才能或品德,"归路望行尘"描绘了两人在不同路线上相向而行,即将错过的画面,预示着即将的偶遇。这里隐含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好奇。
2. **颔联"俱是攀龙客,空为避马人"**:这一联通过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与杨开府虽同为高位者之下的追随者(攀龙客),却因不同的处境而未能结识,或者在社交场合中避免了不必要的竞争(空为避马人),这种情境暗示了诗人在官场的谨慎与无奈。
3. **颈联"见招翻局蹐,相问良殷勤"**:"见招"表示杨开府主动邀请诗人相会,然而诗人的反应却是"局蹐",即不自在、拘谨,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复杂的心理状态。"相问良殷勤"则体现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双方仍以诚挚的态度相待,显示出人际关系中的温暖和善意。
4. **尾联"日日吟趋府,弹冠岂有因"**:"日日吟趋府"描绘了诗人每日期待着能接近杨开府的府邸,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渴望和追求,然而"弹冠岂有因"则透露出即使这样努力,也难以得到实际的好处或认可的无奈和苦涩。这一联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
总的来说,韦应物的这首诗通过对与杨开府偶遇场景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官场复杂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以及在追求理想与现实困境之间的挣扎。诗中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自我身份和地位的反思,以及对官场规则和人情世故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