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yóu líng yán sì

游灵岩寺

作者:韦应物 
nán qiáo gǔ shān jùn     xìn shì gāo rén jū
南谯古山郡   信是高人居
zì tàn fá hóng liàng     zhōng cháo qīn bù shū
自叹乏弘量   终朝亲簿书
yú shí hū mìng jià     qiū yě zhèng xiāo shū
于时忽命驾   秋野正萧疏
jī bū chéng dài zé     xún shān yì yǒu yú
积逋诚待责   寻山亦有馀
cè cè shí quán lěng     ài ài yān gǔ xū
测测石泉冷   暧暧烟谷虚
zhōng yǒu shì mén zi     zhǒng guǒ jié máo lú
中有释门子   种果结茅庐
chū shēn yàn míng lì     yù jìng jí chóu chú
出身厌名利   遇境即踌躇
shǒu zhí suī duō wǔ     shì xiǎn fāng yàn rú
守直虽多忤   视险方晏如
kuàng jiāng chén āi wài     jīn bào cóng cǐ shū
况将尘埃外   襟抱从此舒

《游灵岩寺》古诗词释义:

韦应物的《游灵岩寺》是一首表达了作者在繁忙的官场生活之余,对自然山水和佛门清净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的诗。以下是逐段解释:

**南谯古山郡,信是高人居,**
南谯,古代的一个地区,这里指的是地理上的山郡,韦应物身居此地,却感叹“高人居”。可能指的是当地的僧侣、隐士,他们远离尘嚣,生活清高。

**自叹乏弘量,终朝亲簿书,**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自责,因为自己缺乏宽容的气量,每天都要处理堆积的文牍簿书,即官府的文书工作,生活显得枯燥乏味。

**于时忽命驾,秋野正萧疏,**
在这里,韦应物突然决定驾车前往,也许是突然间被某事物触动,决定暂时逃离忙碌的生活。秋季的田野显得格外萧条,暗示着自然界的凋零与寂寥,也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积逋诚待责,寻山亦有馀,**
“积逋”指的是拖欠的税赋或债务,“诚待责”意味着这些未解决的问题正在等待他去处理。但“寻山亦有馀”,即使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他也有时间和心情去寻找山林的宁静,寻找心灵的慰藉。

**测测石泉冷,暧暧烟谷虚,**
“测测石泉冷”描绘了山间清澈冷冽的泉水,而“暧暧烟谷虚”则是烟雾缭绕、山谷空旷的景象。这里用自然景物的清冷与空旷,暗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中有释门子,种果结茅庐,**
“释门子”指的是僧人,他们在这片山谷中种植水果,建造茅庐。这一场景展现了僧侣们简朴而自足的生活方式,与世俗形成对比。

**出身厌名利,遇境即踌躇,**
“出身厌名利”表明这些僧侣们出身于世俗,曾经渴望名利,但最终选择放下这一切,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遇境即踌躇”,他们对每一次遇到的自然景色都充满了欣赏与留恋,这与韦应物内心的渴望不谋而合。

**守直虽多忤,视险方晏如,**
“守直虽多忤”意味着僧侣们坚持正直,可能会受到外界的反对或不理解。“视险方晏如”则是指他们面对困难或危险时,依然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从容,这种态度让韦应物深感敬佩。

**况将尘埃外,襟抱从此舒,**
最后一句表达的是,韦应物在佛门清净的环境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释放,仿佛置身于尘世之外,心中的烦恼和压抑得到了解脱。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场景,表达了韦应物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在自然与佛门中找到心灵慰藉的愿望。

《游灵岩寺》古诗词赏析:

《游灵岩寺》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游记诗。这首诗在赞美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佛教精神的向往和追求,反映了他对人生和世俗生活的反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开篇与情境设定

首句“南谯古山郡,信是高人居”首先点明了地点,通过“古山郡”和“高居”描绘出一片远离尘嚣、古朴静谧的环境,引出作者的游历行为。这样的设置奠定了全诗的基调——远离世俗,寻求心灵的平静与纯净。

### 心态与感慨

接着,“自叹乏弘量,终朝亲簿书”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性格的反思,自认缺乏宏大的胸襟和视野,日常忙碌于文书案牍,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种自我审视,为后续的游历提供了情感铺垫,增加了诗的深度和厚度。

### 游历与心境转变

“于时忽命驾,秋野正萧疏”描绘了诗人突然决定出行的场景,以及秋日田野的清冷景象,烘托出一种淡然出世的氛围。之后,通过“积逋诚待责,寻山亦有馀”表达了诗人虽有责任待处理,但依旧决定暂时放下,去追求内心的满足与自由。

### 自然与心灵的对话

“测测石泉冷,暧暧烟谷虚”两句,用简洁的笔触描绘了灵岩寺周边的自然景象,冷泉、烟谷等意象,渲染了一种幽静、肃穆的氛围,与前文的“萧疏”形成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的纯净与宁静。这样的景物描写不仅美化了环境,也深化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 佛寺与僧侣的塑造

“中有释门子,种果结茅庐,出身厌名利,遇境即踌躇,守直虽多忤,视险方晏如”这一段集中展现了佛寺僧侣的形象。他们远离尘世的纷扰,以种果、结庐为生活日常,对名利的厌弃,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与欣赏,以及面对困难和逆境的坦然,体现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与前文作者的感慨相呼应,深化了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

### 结尾与主题升华

“况将尘埃外,襟抱从此舒”表达了诗人通过这次游历,心灵得到了释放,仿佛找到了一片心灵的净土。这样的结尾既是对自然美景的颂扬,也是对内心平和与自由状态的追求和肯定。

### 总结

《游灵岩寺》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僧侣生活的静谧,展现了作者在世俗生活与内心追求之间的思考与抉择,体现了对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了一种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与心灵救赎的主题。

韦应物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