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o yàn sì zhǔ yuàn
道晏寺主院
shí bì jīng shě gāo pái yún liáo zhí shàng |
石壁精舍高 排云聊直上 |
jiā yóu qiè shǐ yuàn wàng xiǎn dé qián shǎng |
佳游惬始愿 忘险得前赏 |
yá qīng jǐng fāng huì gǔ zhuǎn chuān rú zhǎng |
崖倾景方晦 谷转川如掌 |
lù lín hán xiāo tiáo fēi gé qǐ hóng chǎng |
绿林含萧条 飞阁起弘敞 |
dào rén shàng fāng zhì qīng yè hái dú wǎng |
道人上方至 清夜还独往 |
rì luò qún shān yīn tiān qiū bǎi quán xiǎng |
日落群山阴 天秋百泉响 |
suǒ jiē lèi yǐ chéng ān dé zhǎng yǎn yǎng |
所嗟累已成 安得长偃仰 |
《道晏寺主院》古诗词释义:
### 韦应物《道晏寺主院》全诗逐段解释
#### 开头两句:“石壁精舍高,排云聊直上”
这两句诗描绘了道晏寺所处的自然环境,石壁精舍矗立在极高处,如同直插云端,仿佛可以排开云雾,象征着清高脱俗的禅寺形象。
#### 接下来的两句:“佳游惬始愿,忘险得前赏”
诗人表达了对这次游玩的满意和快乐,忘却了前路的艰险,得到了赏心悦目的美景,内心的愉悦溢于言表。
#### 再往下两句:“崖倾景方晦,谷转川如掌”
“崖倾景方晦”意味着山崖倾斜,阳光即将消失,形象地描绘出日落时分的景象。而“谷转川如掌”则是在山谷转弯的地方,川流宛如平展的大地,强调了景致的开阔和平静。
#### 后面两句:“绿林含萧条,飞阁起弘敞”
“绿林含萧条”描绘了绿树环绕的林间,虽有萧瑟之感,却也充满生机。而“飞阁起弘敞”则是对寺中飞檐高阁、空间开阔的赞叹,显示了建筑的宏伟与和谐。
#### 继续两句:“道人上方至,清夜还独往”
这两句描写了僧人的出现,以及夜深人静时,诗人独自前往寺院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 结尾两句:“日落群山阴,天秋百泉响,所嗟累已成,安得长偃仰”
“日落群山阴,天秋百泉响”描绘了日落山阴,秋日山泉潺潺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又深沉的感觉。最后,“所嗟累已成,安得长偃仰”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烦恼的感慨,以及对于能长久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描绘道晏寺的美景和诗人游玩的感受,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反思。
《道晏寺主院》古诗词赏析:
《道晏寺主院》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游记体诗歌,通过对道晏寺主院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宗教与个人情感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1. 空灵的自然景观
诗歌的开头,作者描绘了一幅石壁与云雾交织的壮丽画面,将读者带入一个超脱尘世的静谧空间。通过“石壁精舍高,排云聊直上”,作者展示了道晏寺所处环境的高远与独特,引人想象其位于山巅,远离尘嚣的独特位置。
### 2. 佳游与忘我体验
在“佳游惬始愿,忘险得前赏”两句中,作者表达出在这次旅行中,享受美景,忘却旅途中的险阻与辛苦,以及对美景的赞叹之情。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厚情感,以及在自然中的忘我体验,暗示了在自然与艺术的追寻中找到心灵慰藉的主题。
### 3. 崖谷与自然之静美
“崖倾景方晦,谷转川如掌”描绘了山崖与山谷间景象的变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在“绿林含萧条,飞阁起弘敞”两句中,作者进一步描绘了树林的寂静与高阁的宏大,强调了自然景观的静美与宏伟。
### 4. 道人与信仰的探索
“道人上方至,清夜还独往”,诗人提及与道人相遇的情景,暗示了对宗教与精神追求的探索。在这里,与道人的会面可能象征着对内心平静与超脱的向往,而“清夜还独往”则表达了作者在夜晚独自探索、寻求内心宁静的决心。
### 5. 日落与天秋的哀婉情感
“日落群山阴,天秋百泉响”描述了日落时分的景象,以及秋日山中百泉的回响,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哀婉的氛围。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多变,也可能是作者在自然景色中寄托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有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
### 6. 累与自由的矛盾
诗歌的最后,“所嗟累已成,安得长偃仰”表达了诗人对束缚与自由的矛盾心理。在“累已成”意味着生活中已有的责任与负担,而“安得长偃仰”则表达了对远离尘嚣、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这一矛盾揭示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以及在追求精神自由与实际生活之间的挣扎。
综上所述,《道晏寺主院》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自然之美、精神之悟、人生之思,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