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án zhì chán shī yuàn
昙智禅师院
pān yá fù yuán jiàn suì zào yōu rén jū |
攀崖复缘涧 遂造幽人居 |
niǎo míng quán gǔ nuǎn tǔ qǐ méng jiǎ shū |
鸟鸣泉谷暖 土起萌甲舒 |
liáo dēng shí lóu qì xià wán tán zhōng yú |
聊登石楼憩 下玩潭中鱼 |
tián fù yǒu jiā xiàn pō sā xīn suì yú |
田妇有嘉献 泼撒新岁馀 |
cháng guài tóu qián yǐn shì yǔ xián dá shū |
常怪投钱饮 事与贤达疏 |
jīn wǒ hé wèi dá guān guǎ yù yān rú |
今我何为答 鳏寡欲焉如 |
《昙智禅师院》古诗词释义:
这首韦应物的《昙智禅师院》是一首描绘作者拜访禅师昙智之院的游记诗。下面逐段解释其含义:
1. **攀崖复缘涧,遂造幽人居**:作者以攀登险峻的崖石和沿着曲折的山涧行走的方式,来到一个隐秘而宁静的禅师居所。
2. **鸟鸣泉谷暖,土起萌甲舒**:山谷中鸟儿欢快地鸣叫,泉水温暖地流淌,泥土中新生的草木欣欣向荣,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3. **聊登石楼憩,下玩潭中鱼**:作者稍作休息后,登上一块石头建造的小楼,向下观赏着潭水中悠游的鱼儿,享受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4. **田妇有嘉献,泼撒新岁馀**:一位农妇带来了丰盛的礼物,其中包含了新年余下的食物,表现出对禅师和来访者的尊重与友好。
5. **常怪投钱饮,事与贤达疏**:作者提到禅师的饮茶之法奇特,常见投钱入茶,这与世俗的礼仪不符,禅师对此似乎漠不关心,表现出与世俗社会的疏离。
6. **今我何为答,鳏寡欲焉如**:面对禅师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作者反思自己应该如何回应,表达出对于僧侣清贫生活和出世精神的深深感慨,尤其是对于孤寡老人的关切,显示出诗人对于人生困境的同情和思考。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禅师院的宁静景象和生活,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社会、佛教精神的深刻思考。
《昙智禅师院》古诗词赏析:
韦应物的《昙智禅师院》是一首描绘禅师院宁静祥和环境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生活场景的展现,传达了作者对禅宗精神的感悟和对朴素生活的向往。
首联“攀崖复缘涧,遂造幽人居”直接引入了对禅师院的探索过程,通过“攀崖”、“缘涧”的行动,形象地描绘出到达禅师院的艰难与不易,同时也隐喻了追求精神世界的旅程并非一帆风顺,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
接着,诗中描绘了禅师院周围的自然景色:“鸟鸣泉谷暖,土起萌甲舒。”这里通过“鸟鸣”、“泉谷暖”、“土起萌甲舒”等意象,营造了一种生机勃勃、和谐宁静的氛围,展现出禅师院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也暗示了禅宗追求的与自然的合一,以及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界的和谐相映成趣。
“聊登石楼憩,下玩潭中鱼”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禅师院内的情景。登高望远,与潭中的鱼儿相伴,这些细节体现出作者对禅师院生活宁静、悠然自得的欣赏。这样的场景,似乎是在暗示着禅宗修行的最终目的之一——通过内心和平静的追求,达到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境界。
“田妇有嘉献,泼撒新岁馀”则引入了世俗生活与禅师院的联系,田妇的嘉献,不仅是对禅师的供养,也是对禅师院生活的一种认可和补充。这表明即使在宁静的禅师院内,生活依然需要与外界有所互动,体现了禅宗与世俗生活之间并非完全隔绝的关系。
最后,“常怪投钱饮,事与贤达疏,今我何为答,鳏寡欲焉如”则表达了作者对禅宗修行的一些思考。这里通过“投钱饮”的典故,可能是对某些世人对禅宗修行的误解或偏见的反思。韦应物通过这个问题,询问了如何回应这种误解,表现出了对禅宗精神的深刻思考和对修行者生活的真实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禅师院环境的描绘和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展现了一种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禅宗修行的深邃思考和对世俗生活的理解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