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ūn yù nán shǐ , yí zhào zhī yīn
春遇南使,贻赵知音
bái lù pī wú tóng xuán chán zhòu yè hào |
白露披梧桐 玄蝉昼夜号 |
qiū fēng wàn lǐ dòng rì mù huáng yún gāo |
秋风万里动 日暮黄云高 |
jūn zi zuǒ xiū míng xiǎo rén shì péng hāo |
君子佐休明 小人事蓬蒿 |
suǒ shì zài yú niǎo yān néng xùn zhuī dāo |
所适在鱼鸟 焉能徇锥刀 |
gū zhōu xiàng guǎng wǔ yī niǎo guī chéng gāo |
孤舟向广武 一鸟归成皋 |
shèng gài rì xiāng yǔ sī jūn xīn yù táo |
胜概日相与 思君心郁陶 |
《春遇南使,贻赵知音》古诗词释义:
岑参的这首诗《春遇南使,贻赵知音》以春日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象和个体情感的描绘,表达出诗人的思绪和对朋友的思念。全诗分为四段,下面逐段解释:
### 第一段:白露披梧桐, 玄蝉昼夜号
白露覆盖在梧桐树上,夜以继日,秋蝉不停地鸣叫。这里以白露与秋蝉作为开篇,暗示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更替。白露是秋季特有的现象,象征着季节的转变,秋蝉的鸣叫则是自然界生命活动即将减缓的信号。这一景象既衬托出季节更迭的自然规律,也为下文的人事变迁埋下伏笔。
### 第二段:秋风万里动, 日暮黄云高
随着秋风的吹动,万里大地都感受到了季节的变换。日暮时分,高悬的黄云遮蔽了天空。秋风与黄云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景象的雄壮与壮丽,同时也预示了日暮的来临,给人一种时间流逝、岁月更迭的感慨。
### 第三段:君子佐休明, 小人事蓬蒿
“君子佐休明,小人事蓬蒿”这一句是对社会阶层的对比描绘。"君子"在这里象征着有能力、有作为的个体,他们在国家的盛世中发挥着作用;而"小人"则比喻为平凡、生活艰难的人,他们的生活犹如蓬蒿般平凡、不易被人注意。这句诗反映了社会现实中的差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公正与个体命运的思考。
### 第四段:所适在鱼鸟, 焉能徇锥刀, 孤舟向广武, 一鸟归成皋
诗人认为,自己的心灵之所向在于自由与自然,如同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弋,鸟儿在天空自由飞翔,而不是被世俗的权力(锥刀象征权力或地位)所束缚。"孤舟向广武,一鸟归成皋"则描绘了一幅诗人独自驾舟前往广武(广武位于今河南省郑州市),一只鸟则飞回成皋(成皋位于今河南省荥阳市)的画面,用自然界的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 第五段:胜概日相与, 思君心郁陶
诗人表示,他与自然界的美景日日相伴,心中却总是思念着友人赵知音。"胜概"指的是美景,"郁陶"则表示深沉、复杂的情感。这一段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朋友的深切思念,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社会现实、友情以及自然之美的深刻思考和情感体验,展现出岑参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春遇南使,贻赵知音》古诗词赏析:
岑参的《春遇南使,贻赵知音》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与思绪的诗歌。从内容上看,这首诗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绘来寄托情感,同时也隐含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理想追求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一些赏析:
### 自然景物的描绘
诗的开头“白露披梧桐,玄蝉昼夜号”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梧桐树上被白露覆盖,夜晚的蝉声此起彼伏,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接着“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进一步扩展了这一氛围,秋风万里,日暮时刻,高高的黄云与时间的流逝形成了一种对时间与变化的深刻感慨。
### 对比与反思
诗中通过“君子佐休明,小人事蓬蒿”的对比,反映了人物身份和生活境遇的差异,同时也暗示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思考。这里,“君子”可能代表了理想的追求者,而“小人”则可能指的是生活中的琐碎与平凡。这种对比不仅仅是对个人际遇的反思,也隐含了对社会阶层划分的思考。
### 对友人的思念
“孤舟向广武,一鸟归成皋”可能象征着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与期待。广武和成皋是地名,这里或许指的是友人所处的地点。孤舟与鸟的归巢象征着孤独与思念,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友人相聚的心情。
### 思考与情感的流露
最后一句“胜概日相与,思君心郁陶”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胜概可能是诗人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而“心郁陶”则表达了思念之情的深沉与复杂。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示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思念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综上所述,岑参的《春遇南使,贻赵知音》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作,更是一首蕴含着深沉情感与深刻思考的作品,通过自然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