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yǔ gāo shì 、 xuē jù dēng cí ēn sì fú tú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作者:岑参 
sì chū fēi niǎo wài     qīng fēng dài zhū lóu
寺出飞鸟外   青峰戴朱楼
bó bì jī bàn kōng     xǐ dé dēng shàng tou
搏壁跻半空   喜得登上头
shǐ zhī yǔ zhòu kuò     xià kàn sān jiāng liú
始知宇宙阔   下看三江流
tiān qíng jiàn é méi     rú xiàng bō shàng fú
天晴见峨眉   如向波上浮
jiǒng kuàng yān jǐng huō     yīn sēn zōng nán chóu
迥旷烟景豁   阴森棕楠稠
yuàn gē qū zhōng yuán     yǒng cóng chén wài yóu
愿割区中缘   永从尘外游
huí fēng chuī hǔ xué     piàn yǔ dāng lóng jiǎo
回风吹虎穴   片雨当龙湫
sēng fáng yún méng méng     xià yuè hán sōu sōu
僧房云蒙蒙   夏月寒飕飕
huí hé fǔ jìn guō     liáo luò jiàn yuǎn zhōu
回合俯近郭   寥落见远舟
shèng gài wú duān ní     tiān gōng kě yān liú
胜概无端倪   天宫可淹留
yī guān jù zú dào     yù qù lìng rén chóu
一官讵足道   欲去令人愁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描述了岑参与高适、薛据登临慈恩寺浮图(宝塔)时所见的壮丽景色和内心的感悟。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1. **寺出飞鸟外,青峰戴朱楼**:诗句描绘了慈恩寺在高耸入云的青峰之上,犹如青峰头戴的朱红色楼阁,与飞翔的鸟儿相映成趣。形象地展示了寺塔的高峻和独特的地理位置。

2. **搏壁跻半空,喜得登上头**:搏壁,即攀援岩石之意。诗人描述攀登过程中,好不容易登上了半空中的浮图顶端,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满足。

3. **始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站在塔顶,视野开阔,诗人领悟到宇宙的广大和无垠,下望时看到了三条江河的流动,展示了自然界中宏大的力量与美。

4. **天晴见峨眉,如向波上浮**:在晴朗的天气中,远处的峨眉山仿佛漂浮在波浪之上,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山的静谧与湖水的动态之美。

5. **迥旷烟景豁,阴森棕楠稠**:远望开阔的景象让人心旷神怡,视线所及之处,绿意葱郁,密密麻麻的棕榈和楠木展现了一片茂密的森林,给人以阴凉和宁静之感。

6. **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诗人表达了希望脱离尘世的烦恼与束缚,永远在自然中游历的愿望,显示出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

7. **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回风带来的凉爽空气似乎吹向了隐藏的虎穴,而一场小雨则仿佛落在了深邃的龙湫之上,这一句通过想象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之力的敬畏和诗人的敏感感受。

8. **僧房云蒙蒙,夏月寒飕飕**:僧舍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能感受到凉爽的风,体现了佛门清静与自然和谐的氛围。

9. **回合俯近郭,寥落见远舟**:从塔上俯瞰城市,可以隐约见到远处的船只,展示了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之间相互依存的景象。

10. **胜概无端倪,天宫可淹留**:诗人感叹这里美丽景色无边无际,令人流连忘返,如同置身于天宫一般,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沉醉。

11. **一官讵足道,欲去令人愁**:在官场生涯中,诗人的思绪却飘向了自然,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最后,他虽然想要离开官场,却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而感到忧愁。

整首诗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和诗人内心的感悟,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尘世烦恼的逃避,传达了一种超脱于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美好愿景。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古诗词赏析:

岑参的《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是一首描绘了登高望远时所见景致与感受的诗作。通过对寺景、自然景观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诗人展现了崇高的自然美学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首先,诗的开头“寺出飞鸟外,青峰戴朱楼,搏壁跻半空,喜得登上头”,以飞鸟外的寺院、山峰上带着红色楼宇的美景作为开端,营造了一种高远而神秘的氛围,激发了读者对接下来景色的好奇和期待。接着,诗人通过“始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两句,直接表达了登高后对世界之广袤的感慨,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哲学思考。

“天晴见峨眉,如向波上浮”描绘了晴朗之下的峨眉山,仿佛浮在波浪之上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变幻莫测,增强了诗的视觉冲击力。接下来,“迥旷烟景豁,阴森棕楠稠”则转而描述了开阔的视野与深沉的森林,表现了大自然的辽阔与生命的多样,为读者展现出一幅动静相宜、和谐共生的画面。

“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两句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世俗束缚,追求自然与精神自由的愿望,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追求与对精神世界的向往。这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是对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寻求心灵栖息地的共鸣。

随后,诗中描绘的“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通过具体的自然现象,展示了时间的流动与自然界的壮观,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与敬畏。

最后,“僧房云蒙蒙,夏月寒飕飕,回合俯近郭,寥落见远舟”则将视线拉回至寺内,通过“云蒙蒙”与“寒飕飕”的描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而“回合俯近郭,寥落见远舟”则寓意深远,既展现了时空的广阔,也暗示了人类活动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以及个人命运与宇宙之大的相对渺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深度。通过岑参的诗,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还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自然与精神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岑参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