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ū guān jīng huá yuè sì , fǎng fǎ huá yún gōng
出关经华岳寺,访法华云公
duō bǎo miè yǐ jiǔ lián huá fù wú shī |
多宝灭已久 莲华付吾师 |
bǎo tǎ líng tài kōng hū rú yǒng chū shí |
宝塔凌太空 忽如涌出时 |
shù nián gōng bù chéng yī zhì jiān zì chí |
数年功不成 一志坚自持 |
míng zhǔ qīn mèng jiàn shì rén jīn shǐ zhī |
明主亲梦见 世人今始知 |
qiān jiā xiàn huáng jīn wàn jiàng mó liú lí |
千家献黄金 万匠磨琉璃 |
jì kōng tài shān mù yì qìng tiān fǔ zī |
既空泰山木 亦罄天府赀 |
fén xiāng rú yún tún fān gài shān shān chuí |
焚香如云屯 幡盖珊珊垂 |
xī sū shén rào hù zhòng mó bù gǎn kuī |
悉窣神绕护 众魔不敢窥 |
zuò lǐ dǔ líng jìng fén xiāng fāng zhèng yí |
作礼睹灵境 焚香方证疑 |
shù gē qū zhōng yuán tuō shēn héng zài zī |
庶割区中缘 脱身恒在兹 |
《出关经华岳寺,访法华云公》古诗词释义:
这是一首描述作者岑参探访法华云公,从华岳寺出发,通过宏大的佛教场景来反映法华云公的修行之深远,以及法华云公信仰的影响力。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1. **多宝灭已久,莲华付吾师**:多宝佛早已涅槃,莲华宝座的重任交给了我的老师。这句话意味着多宝佛的智慧和教诲被法华云公继承和传播。
2. **宝塔凌太空,忽如涌出时**:宝塔高耸入云,仿佛是突然涌现于天际。这里通过描述宝塔的壮观和突然出现,象征法华云公的修行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仿佛神迹一般。
3. **数年功不成,一志坚自持**:数年修行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但一心坚定,自持不移。这表达了法华云公虽然面对挑战,但信念和决心始终不变,不懈追求修行的至高境界。
4. **明主亲梦见,世人今始知**:贤明的君主曾经在梦中见到这位僧人,如今世人开始了解他的影响力和成就。这可能意味着法华云公的修行成就在君主和世人中逐渐得到认可和赞赏。
5. **千家献黄金,万匠磨琉璃**:千家万户奉献黄金,无数工匠打磨琉璃。这一句描述了法华云公修行广受尊崇,乃至整个社会为之贡献,象征其影响深远。
6. **既空泰山木,亦罄天府赀**:不仅消耗了泰山上的树木,也耗尽了国库的财富。这进一步强调了法华云公修行的影响力之大,甚至动用了如此庞大的资源。
7. **焚香如云屯,幡盖珊珊垂**:香火如云,幡盖缓缓垂落。这一场景描绘了法华云公修行地的氛围庄严肃穆,香火和幡盖象征着对他的敬仰和信仰。
8. **悉窣神绕护,众魔不敢窥**:神灵环绕,保护着修行地,众魔不敢侵犯。这象征法华云公的修行得到了神灵的护佑,他的信仰受到了神圣的保护。
9. **作礼睹灵境,焚香方证疑**:恭敬地参拜,目睹灵妙的境界,通过焚香验证了心中的疑惑。这表达了法华云公的修行之旅中,通过亲身经历和仪式验证了信仰的真理。
10. **庶割区中缘,脱身恒在兹**:期望远离尘世的束缚,脱身于修行之地。这句话表达了法华云公希望通过修行实现与世俗的割舍,永久地居住在修行的宁静中。
《出关经华岳寺,访法华云公》古诗词赏析:
岑参的这首《出关经华岳寺,访法华云公》是唐代文学中的一首描绘出关路过华岳寺,拜访法华云公的长篇七言古体诗。从内容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宗教精神的赞美,也寓含着对修行者意志与精神力量的颂扬,以及对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的反映。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多宝灭已久,莲华付吾师**:首句即点明法华云公是在多宝佛灭度之后的高僧,象征着佛法的传承与延续。莲华作为佛教中的象征,表示着佛法的纯洁与高尚,以及修行者内心清净的境界。
2. **宝塔凌太空,忽如涌出时**:通过描绘宝塔仿佛从地心涌出至天空,展现出法华云公道场的神奇与庄严。宝塔不仅是佛教建筑的典型代表,也象征着智慧与修行的成就。
3. **数年功不成,一志坚自持**:强调法华云公持之以恒的修行精神,数年坚持不懈,体现了佛教中修行需心无旁骛,意志坚定的核心理念。
4. **明主亲梦见,世人今始知**:暗示法华云公的修行与德行得到了上层社会的认可与关注,通过梦境等方式得到明主的青睐,同时也是对法华云公修行成果的广为人知的预示。
5. **千家献黄金,万匠磨琉璃**:描绘了法华云公道场的盛大与庄严,千家献黄金与万匠磨琉璃不仅表现了人们对法华云公的尊敬与支持,也是对佛教文化高度社会化的反映。
6. **既空泰山木,亦罄天府赀**:这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为修建法华云公道场所付出的巨大物力和财力,反映出人们对佛教事业的投入和支持。
7. **悉窣神绕护,众魔不敢窥**:通过描绘神祇围绕护持与众魔不敢侵犯的场景,象征了佛法的力量与信仰的神圣,同时也表达了法华云公道场的保护与威慑力。
8. **作礼睹灵境,焚香方证疑**:表达了访者对法华云公道场的虔诚与敬仰,通过礼佛、诵经、焚香等仪式表达内心的疑惑与寻求解答的过程,强调了佛教修行中的内在体验与智慧的启迪。
9. **庶割区中缘,脱身恒在兹**: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出家修行、割断红尘缘分、常驻于此的向往,以及对佛法深入骨髓、心灵得到解脱的追求,展现了佛教对人生终极目标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通过具体的历史场景和人物描绘,展现了法华云公及其道场的壮丽与神圣,也蕴含了对佛教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赞美,以及对修行者意志力与社会影响力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