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ǒ pū shè xiàng guó jì gōng dōng zhāi yōu jū ( tóng lí shí yí fù xiàn )
左仆射相国冀公东斋幽居(同黎拾遗赋献)
liǎn jì guī shān tián xī xīn xiè shí bèi |
敛迹归山田 息心谢时辈 |
zhòu hái cǎo táng wò dàn yǔ shuāng fēng duì |
昼还草堂卧 但与双峰对 |
xīng lái zì jiā yóu shì qiè fú shèng gài |
兴来恣佳游 事惬符胜概 |
zhe shū gāo chuāng xià rì xī jiàn chéng nèi |
着书高窗下 日夕见城内 |
nǎng wèi shì rén wù suì fù píng shēng ài |
曩为世人误 遂负平生爱 |
jiǔ yǔ lín hè cí jí lái sōng shān dà |
久与林壑辞 及来松杉大 |
ǒu zī jìn jīng lú lǚ dé míng sēng huì |
偶兹近精庐 屡得名僧会 |
yǒu shí zhú qiáo yú jǐn rì bù guān dài |
有时逐樵渔 尽日不冠带 |
yá kǒu shàng xīn yuè shí mén pò cāng ǎi |
崖口上新月 石门破苍霭 |
sè xiàng qún mù shēn guāng yáo yī tán suì |
色向群木深 光摇一潭碎 |
miǎn huái zhèng shēng gǔ pǒ yì yán zi lài |
缅怀郑生谷 颇忆严子濑 |
shèng shì yóu kě zhuī sī rén miǎo qiān zài |
胜事犹可追 斯人邈千载 |
《左仆射相国冀公东斋幽居(同黎拾遗赋献)》古诗词释义:
岑参的这首诗表达了一个隐居者对自然与生活的深沉热爱与反思,以及他对过去错失的内省。以下是逐段解释:
1. **敛迹归山田, 息心谢时辈:** 摒弃世俗的尘嚣,隐退到山野田园之中,远离喧嚣的尘世和世俗的同辈,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清静。
2. **昼还草堂卧, 但与双峰对:** 白天回到草屋,躺卧其中,与眼前的两座山峰相对而坐,享受大自然的静谧与壮美。
3. **兴来恣佳游, 事惬符胜概:** 当兴致来临时,尽情地游玩于山水之间,每一次的出游都恰如其分地符合心中的美好愿景与期待。
4. **着书高窗下, 日夕见城内:** 在高窗之下记录生活与感悟,日与夜,他都见证了城市的变迁与繁复,以此为背景思考着自己的隐居生活与外界的联系。
5. **曩为世人误, 遂负平生爱:** 他反省自己过去被世俗所迷惑,以至于辜负了自己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6. **久与林壑辞, 及来松杉大, 偶兹近精庐:** 长久以来与山林间告别,然而当他来到松杉茂密之处,偶然间靠近了修行之地,这使他的隐居生活更加丰富。
7. **屡得名僧会, 有时逐樵渔:** 经常能与名僧相聚交流,有时也会随渔夫与樵夫一同劳作与生活,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
8. **尽日不冠带, 崖口上新月, 石门破苍霭:** 整日不必穿戴正式服装,可以自由自在。在悬崖边观赏新月升起,穿过石门,穿破了山间的雾霭,欣赏自然界的美好与神秘。
9. **色向群木深, 光摇一潭碎:** 颜色向着密林深处延伸,阳光在湖面上闪烁,碎片般散落,展现出自然界的宁静与美丽。
10. **缅怀郑生谷, 颇忆严子濑:** 回忆郑生谷地的景色,和严子濑的静谧,这些都是他心中向往的隐逸生活场景。
11. **胜事犹可追, 斯人邈千载:** 即使追忆与反思,美好的事情仍然可以追寻,尽管那些美好的人物已经离我们千载之远。
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及其所见所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过去错误的内省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左仆射相国冀公东斋幽居(同黎拾遗赋献)》古诗词赏析:
岑参的这首《左仆射相国冀公东斋幽居》从多个维度展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诗中洋溢着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洞察。
首先,诗的开头“敛迹归山田,息心谢时辈”,展现出诗人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渴望,以及对世俗生活的疏离态度。这里的“敛迹”和“息心”分别表达了内心的平静和对外界纷扰的淡泊,反映出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内心的宁静。
接着,“昼还草堂卧,但与双峰对”,描绘了一幅宁静的隐居生活场景,诗人与山峰为伴,享受着与世隔绝的自由与宁静。这不仅仅是对物质生活的一种满足,更是一种心灵上的超越和解放。
“兴来恣佳游,事惬符胜概”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体验。无论是纵情山水,还是享受内心的平静,都体现了他对生活美学的独特理解。通过“兴来”和“事惬”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敏感。
“着书高窗下,日夕见城内”则展现了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存在状态,通过写作将内心的体验与外界的喧嚣隔绝,同时又通过每日所见的城市景象,反思着人与自然、生活与理想之间的关系。
“曩为世人误,遂负平生爱,久与林壑辞,及来松杉大,偶兹近精庐,屡得名僧会,有时逐樵渔”则是诗人对过往人生的反思和对现在生活的认同。他意识到过去的追求可能是对自然和内心的误解,而在隐居生活中,他找到了真正的归属和内心的平静,与名僧的聚会和随渔樵生活,更是精神上的一种补充和提升。
最后,“尽日不冠带,崖口上新月,石门破苍霭,色向群木深,光摇一潭碎”描绘了一幅夜晚山林的静谧景象,月光穿透苍茫的雾气,洒在山林与湖水中,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美丽。这种景象不仅美化了现实,也丰富了诗人的精神世界,使他对自然的爱恋得以深化。
“缅怀郑生谷,颇忆严子濑,胜事犹可追,斯人邈千载”则以历史上的隐士为榜样,表达了诗人对追求理想生活的决心,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通过对比古今,诗人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不懈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先贤的景仰和对超越时间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渴望,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中充满了对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的思考,以及对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