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ān chǔ guó sì zhāng shàng rén xiě yī qiè jīng yuàn , nán yǒu qǔ chí shēn zhú
观楚国寺璋上人写一切经院,南有曲池深竹
jié lú duì zhōng yuè qīng cuì cháng zài mén |
结庐对中岳 青翠常在门 |
suì dān shuǐ mù xīng jǐn zuò yú qiáo yán |
遂耽水木兴 尽作渔樵言 |
qǐng lái quē zhāng jù dàn yù xián xīn hún |
顷来阙章句 但欲闲心魂 |
rì sè yǐn kōng gǔ chán shēng xuān mù cūn |
日色隐空谷 蝉声喧暮村 |
nǎng wén dào shì yǔ ǒu jiàn qīng jìng yuán |
曩闻道士语 偶见清净源 |
yǐn jǐ yuè chuī yè chéng qiū tiào guī gēn |
隐几阅吹叶 乘秋眺归根 |
dú yóu niàn qiú zhòng kāi jìng zhāo wáng sūn |
独游念求仲 开径招王孙 |
piàn yǔ xià nán jiàn gū fēng chū dōng yuán |
片雨下南涧 孤峰出东原 |
qī chí lǜ yì dàn tuō lüè dào mí dūn |
栖迟虑益澹 脱略道弥敦 |
yě ǎi qíng fú zhěn kè fān yáo rù xuān |
野霭晴拂枕 客帆遥入轩 |
shàng píng jīn hé zài cǐ yì shuí yǔ lùn |
尚平今何在 此意谁与论 |
zhù lì yún qù jǐn cāng cāng yuè kāi yuán |
伫立云去尽 苍苍月开园 |
《观楚国寺璋上人写一切经院,南有曲池深竹》古诗词释义:
岑参的这首诗描绘了他参观楚国寺禅僧上人(璋上人)写一切经院时的所见所感。诗中充满了自然美、禅意和哲思,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对佛学的深思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下是逐段解释:
1. **结庐对中岳,青翠常在门,遂耽水木兴,尽作渔樵言,顷来阙章句,但欲闲心魂,日色隐空谷,蝉声喧暮村**:
- 这四句描绘了禅院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禅院坐落在中岳脚下,青翠的山色常映在门前,给人一种静谧而生机勃勃的感觉。禅僧在这样的环境中,被自然的水与木吸引,以渔樵的生活作为日常谈吐的来源。近来,他可能忽略了经文的章句,只希望心灵得到宁静与放松。日落时分,阳光隐没在山谷之中,蝉鸣在傍晚的村庄上空喧闹,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2. **曩闻道士语,偶见清净源,隐几阅吹叶,乘秋眺归根,独游念求仲,开径招王孙**:
- 在过去,禅僧听过道士的教诲,偶然间发现了清净的源头。他静静地坐在窗前,看着风吹过树叶,感受到自然的流动与变化。在秋天,他抬头眺望回归的根,可能是对生命循环和归宿的深思。他独自游走,怀念着求仲(可能是古代的隐士),并开山径邀请王孙(可能指王室或贵族的后代)共赏山林之美。
3. **片雨下南涧,孤峰出东原,栖迟虑益澹,脱略道弥敦,野霭晴拂枕,客帆遥入轩**:
- 一阵小雨从南涧落下,孤峰从东方的原野中拔地而起,增添了禅院的静谧与神秘。禅僧在这样的环境下,思绪渐渐淡泊,对道的追求更加坚定。晴天时,山间的雾气轻拂着他的枕头,远方的船只在远处的轩窗前轻轻划过,构成了一幅动与静、远与近和谐的画面。
4. **尚平今何在,此意谁与论,伫立云去尽,苍苍月开园**:
- 尚平(可能是指古代隐士尚平)如今在何方,这首诗中探讨的深刻哲理和禅僧的内心世界,又有谁能理解呢?诗人伫立于云雾消散之处,月亮渐渐升起,照亮了禅院的园地。这一句暗示了诗人和禅僧对生活、自然、哲学的深度思考和追求,以及寻求内心平静与外界和谐的旅程。
《观楚国寺璋上人写一切经院,南有曲池深竹》古诗词赏析:
岑参的这首诗《观楚国寺璋上人写一切经院,南有曲池深竹》展现了一种独特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通过描绘禅院的环境以及上人的生活状态,体现了作者对禅学的探索与感悟。
首先,诗的前四句“结庐对中岳,青翠常在门,遂耽水木兴,尽作渔樵言”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禅院景象,中岳作为背景,门前青翠常青,表达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接着“顷来阙章句,但欲闲心魂”点明了禅院居民的生活状态,放弃文字的束缚,寻求内心的宁静。
“日色隐空谷,蝉声喧暮村”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出一种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节奏。接着“曩闻道士语,偶见清净源”表明作者曾经听到过有关修行的教诲,偶尔见到过心灵的清泉,这里暗示了禅学的教导对作者心灵的影响。
“隐几阅吹叶,乘秋眺归根”描绘了上人在树下或坐或立,观察风吹树叶和秋天的景色,这体现了禅宗强调的“参悟自然”和“即心即佛”的理念。接下来“独游念求仲,开径招王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同时,也是对知音难遇的感慨,意味着希望有人能分享这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片雨下南涧,孤峰出东原”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进一步营造了静谧、清幽的环境,同时也暗示了禅学中关于“因缘和合”的思想,以及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深刻哲理。
“栖迟虑益澹,脱略道弥敦”表明随着岁月的流逝,上人的心灵变得更加淡泊和宽广,对禅道的理解更加深入。最后,“野霭晴拂枕,客帆遥入轩”描绘了自然景象与禅院环境的和谐,暗示了禅学与自然的融合,以及对于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禅学理念的结合,展现了作者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通过描绘禅院的生活场景和上人的修行状态,岑参表达了对自然与心灵和谐统一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