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īn jiǎ guī bái gé xī cǎo táng
因假归白阁西草堂
shèng jì bù zài yuǎn ài jūn chí guǎn yōu |
胜迹不在远 爱君池馆幽 |
sù huái yán zhōng nuò wǎn dé chén wài yóu |
素怀岩中诺 宛得尘外游 |
hé bì dào qīng xī hū lái jiàn cāng zhōu |
何必到清溪 忽来见沧洲 |
qián yí mín shān shí àn yǐn bā jiāng liú |
潜移岷山石 暗引巴江流 |
shù mì zhòu xiān yè zhú shēn xià yǐ qiū |
树密昼先夜 竹深夏已秋 |
shā niǎo shàng bǐ chuáng xī huā huì lián gōu |
沙鸟上笔床 溪花彗帘钩 |
fū zǐ jiàn zān miǎn zhù xīn xiàng lín qiū |
夫子贱簪冕 注心向林丘 |
luò rì chū gōng táng chuí lún chéng diào zhōu |
落日出公堂 垂纶乘钓舟 |
fù shī yì chǔ lǎo zài jiǔ suí jiāng ōu |
赋诗忆楚老 载酒随江鸥 |
xiāo rán yī ào lì dú zài xī jīn tóu |
翛然一傲吏 独在西津头 |
《因假归白阁西草堂》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作品,通过作者的归隐生活以及与友人交流的故事,展现了诗人的自由洒脱和对自然的热爱。以下是对这首诗每一部分的大致解释:
1. **胜迹不在远,爱君池馆幽:** 这句诗表达了胜地不在于远处,而是在于一个平静、宁静的环境,诗人热爱这样一个幽静的池馆,暗示了他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2. **素怀岩中诺,宛得尘外游:** “素怀岩中诺”意味着诗人内心早已决定远离尘世的喧嚣,追求内心的承诺,即寻求精神的宁静。“宛得尘外游”则表示这样的追求已经实现,仿佛在尘世之外找到了自由的游历。
3. **何必到清溪,忽来见沧洲:** 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不必去寻求远方的清溪来满足内心的宁静,突然间就找到了沧洲(泛指远离尘嚣的地方),暗含了发现美好就在身边的哲理。
4. **潜移岷山石,暗引巴江流:** 这里描述了诗人如同岷山石的转变,融入自然,又像巴江的水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环境,寓意诗人的生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5. **树密昼先夜,竹深夏已秋:** 这两句诗通过树木的茂密与竹林的深邃,展现了时间流逝的微妙变化,昼与夜、夏与秋的交替,仿佛暗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平和。
6. **沙鸟上笔床,溪花彗帘钩:** 这里使用了“沙鸟”和“溪花”等意象,生动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沙鸟在笔床上飞翔,溪花轻轻拂动帘钩,营造了一种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场景。
7. **夫子贱簪冕,注心向林丘:** “夫子贱簪冕”表达了诗人对世俗权力和地位的淡泊,“注心向林丘”则说明诗人的心灵向往自然的山丘,渴望远离世俗的束缚,追求精神的自由。
8. **落日出公堂,垂纶乘钓舟:**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结束官务后,利用落日余晖垂钓的场景,隐喻了诗人从繁忙的政务中解脱出来,享受自然生活的情境。
9. **赋诗忆楚老,载酒随江鸥:** 诗人借赋诗来回忆楚地的老人,同时带着酒随江鸥游逛,表达了对古人的尊敬与对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诗人的悠闲生活态度。
10. **翛然一傲吏,独在西津头:** 最后一句诗描绘了诗人独自站在西津头的形象,以“翛然一傲吏”来形容其自由自在、不受世俗拘束的生活状态,表现出诗人的独立与洒脱。
《因假归白阁西草堂》古诗词赏析:
岑参的这首《因假归白阁西草堂》是一首描绘归隐田园之乐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开篇与中段: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的开头“胜迹不在远,爱君池馆幽”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认为美好的地方不需要远行,庭院的幽静就能令人陶醉。接下来的“素怀岩中诺,宛得尘外游”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表达了他内心的追求和平静,希望远离尘世的喧嚣,与自然融为一体。
### 中间转折:生动描绘隐居生活场景
“何必到清溪,忽来见沧洲”用对比手法,暗示了诗人并未真正追求外出的隐居,而是通过内心的体验,找到了内心的宁静。接下来的“潜移岷山石,暗引巴江流”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山石仿佛在移动,江水在暗中流淌的情景,充满了生动性和想象力。
### 结尾:对隐居生活的具体描绘与诗人志趣
“树密昼先夜,竹深夏已秋,沙鸟上笔床,溪花彗帘钩”这一系列的景象,描绘了一幅隐居生活的宁静画卷,从树木的密集、竹林的深邃,到沙鸟的悠然、溪花的点缀,无不体现出自然之美与生活的闲适。通过这些细节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诗人的志趣与情感表达
最后,“夫子贱簪冕,注心向林丘”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大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向往。通过“落日出公堂,垂纶乘钓舟”这样的场景描绘,展现了一天结束时,诗人从官场到自然的转变,隐含着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官场束缚的解脱。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在自然中找到的精神寄托和内心平静。诗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是典型的文人雅士表达自我情感和理想追求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