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 huá yán sì guī gōng chán fáng
题华严寺瑰公禅房
léi shēng bàng tài bái yǔ zài bā jiǔ fēng |
雷声傍太白 雨在八九峰 |
dōng wàng bái gé yún bàn rù zǐ gé sōng |
东望白阁云 半入紫阁松 |
shèng gài fēn mǎn mù héng mén qù mí nóng |
胜概纷满目 衡门趣弥浓 |
xìng yǒu shù mǔ tián dé yán èr zhòng zōng |
幸有数亩田 得延二仲踪 |
zǎo wén dá shì yǔ ǒu yǔ xīn xiāng tōng |
早闻达士语 偶与心相通 |
wù xùn yī wēi guān hái shān kuì chén róng |
误徇一微官 还山愧尘容 |
diào gān bù fù bǎ yě duì wú rén chōng |
钓竿不复把 野碓无人舂 |
chóu chàng fēi niǎo jǐn nán xī wén yè zhōng |
惆怅飞鸟尽 南溪闻夜钟 |
《题华严寺瑰公禅房》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题华严寺瑰公禅房》由唐代诗人岑参所作,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禅宗生活实践的向往。我们逐段解释诗的意思:
1. **雷声傍太白,雨在八九峰**:雷声环绕着太白山,雨正飘落在那八九座山峰之上。这里的“太白山”与“八九峰”都是用来象征自然的壮丽与力量。
2. **东望白阁云,半入紫阁松**:向东看去,白云仿佛触手可及,一半融入了紫色山峰之中的松林。这句描绘了诗人远眺时所见的云与松林交融的壮观景象。
3. **胜概纷满目,衡门趣弥浓**:满眼都是美妙的景致,简朴的门庭中却充满了禅意的乐趣。这里赞美了自然与禅宗生活中的平静与简朴之美。
4. **幸有数亩田,得延二仲踪**:幸好还有几亩田地,得以沿袭古代贤士(伯夷和叔齐,两人都是周朝末年的隐士)的足迹。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5. **早闻达士语,偶与心相通**:早已经听说得道高人的话,偶尔我的心灵能与其相通。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高人智慧的敬仰和心灵的共鸣。
6. **误徇一微官,还山愧尘容**:误入官场做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现在回山中自感尘世的面容。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选择做官的后悔,以及对回归自然和禅宗生活的向往。
7. **钓竿不复把,野碓无人舂**:钓鱼竿已经不再拿起,野碓的舂米声也听不到了。这里通过具体的物品的改变,描绘出诗人从世俗生活转向隐居生活的状态。
8. **惆怅飞鸟尽,南溪闻夜钟**:感到惋惜的是飞鸟都已离去,只能在南溪边听到夜晚的钟声。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依恋和对孤独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的壮丽与禅宗生活的静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对隐居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过去选择做官的后悔和对回归心灵平和的渴望。
《题华严寺瑰公禅房》古诗词赏析:
岑参的《题华严寺瑰公禅房》是一首充满禅意与自然景致相融合的诗作。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华严寺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壮丽与静谧,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之感,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首句"雷声傍太白,雨在八九峰"**,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开始,雷声与山雨交织,渲染了一种既激烈又宁静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自然与力量的基调。
**"东望白阁云,半入紫阁松"**,通过“云”与“松”的意象,展现了禅房所在环境的幽静与神秘,同时也隐喻了心灵与自然的交融。
**“胜概纷满目,衡门趣弥浓”**,指出即使在繁华的景致中,衡门(简陋的门)后的生活趣味却更加浓厚,暗示了诗人更倾向于内心的宁静与简朴生活。
**“幸有数亩田,得延二仲踪”**,表达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向往,认为与自然紧密相连的简朴生活是真正的幸福,引用古人(二仲)的典故,增加了诗句的历史与文化深度。
**“早闻达士语,偶与心相通”**,表明诗人与高人深有共鸣,追求的是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与内心的和谐。
**“误徇一微官,还山愧尘容”**,诗人表达了自己曾经误入官场,追求名利,如今返回山林,感到自己被尘世所玷污,流露出对简朴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生活的遗憾。
**“钓竿不复把,野碓无人舂”**,进一步强调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不再垂钓、无人舂米的形象,象征着放下尘世的忙碌,享受自然的宁静。
**“惆怅飞鸟尽,南溪闻夜钟”**,以鸟尽象征万物归于寂静,夜钟声声,为全诗增添了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与留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邃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理想的憧憬。岑参以独特的笔触,将自然、人生、理想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其诗作的深邃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