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ōng guī wǎn cì tóng guān huái gǔ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
lí jī běi yuán shàng bì gǔ yǐ qiān qiū |
骊姬北原上 闭骨已千秋 |
huì shuǐ rì dōng zhù è míng zhōng bù liú |
浍水日东注 恶名终不流 |
xiàn gōng zì dān huò shì zi rú chóu chóu |
献公恣耽惑 视子如仇雠 |
cǐ shì chéng màn cǎo wǒ lái féng gǔ qiū |
此事成蔓草 我来逢古丘 |
é méi shān yuè kǔ chán bìn yě yún chóu |
蛾眉山月苦 蝉鬓野云愁 |
yù diào èr gōng zi héng fén wú qīng zhōu |
欲吊二公子 横汾无轻舟 |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古诗词释义: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是唐代诗人岑参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借怀古的主题,抒发了对历史与自然景象的感慨。以下是逐句解释:
1. **骊姬北原上,闭骨已千秋**:骊姬是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宠妃,因谋害晋献公的两个儿子而臭名昭著。这里描述骊姬的墓地位于北原上,已经埋葬了一千年之久,暗示历史的久远与遗忘。
2. **浍水日东注,恶名终不流**:浍水每天向东流淌,但是骊姬的恶名并没有随水流去,依然被人铭记,说明历史上的恶名很难被时间抹去。
3. **献公恣耽惑,视子如仇雠**:献公对骊姬的宠爱和对儿子们的残忍,象征了权力的扭曲和亲情的背叛。对儿子如仇敌般对待,表现了骊姬的恶性影响。
4. **此事成蔓草,我来逢古丘**:骊姬与献公的故事成了历史的蔓草,无人能真正了解真相。我来到这里,所见到的只是一座古老的坟丘,隐含着对历史真相与个人命运无法洞察的无奈。
5. **蛾眉山月苦,蝉鬓野云愁**:蛾眉山的月色格外凄苦,仿佛在诉说不平之事;山间野云似乎也在愁绪中游荡,象征着对历史悲剧的感慨与哀伤。
6. **欲吊二公子,横汾无轻舟**:诗人想祭奠被谋害的两个公子,但他们早已不在,即便想以舟船为祭品也无处可去。表达了对历史受害者无法得到祭奠的惋惜与悲痛。
整首诗通过对骊姬及其恶名、历史事件与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对悲剧命运的同情以及对遗忘历史后果的警醒。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古诗词赏析:
岑参的《东归晚次潼关怀古》是唐代诗歌中的佳作,其深邃的历史感与鲜明的情感表达,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事件的深刻反思与感慨。这首诗通过对骊姬、献公等历史人物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构建了一个复杂而又充满象征意味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权力、欲望、亲情、历史的复杂情感。
首句“骊姬北原上,闭骨已千秋”,开篇即以骊姬的故事作为引子,骊姬是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宠妃,因其阴谋导致晋国内乱,最终被杀害。骊姬的骨骸被埋于北原之上,千年过去了,依然令后人唏嘘不已。这句诗既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也是对权力与欲望代价的警示。
“浍水日东注,恶名终不流”,这里的“浍水”代表的是时间的流逝,“恶名”则是对骊姬之流历史人物的负面评价。尽管时间不断向前,历史人物的恶名却难以被遗忘,寓意着道德与历史的公正最终会得以体现。
“献公恣耽惑,视子如仇雠”则直接指出了骊姬对献公的影响,她利用献公的宠爱,欺骗并伤害了自己的兄弟,表现了权力与爱情的双重腐败。
“此事成蔓草,我来逢古丘”,将骊姬的故事比喻为“蔓草”,表明即使过去的事已经成为了历史的遗迹,但其影响依然蔓延不绝。诗人“来逢古丘”,既是实地的访问,也是心灵的回溯,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敬仰与对历史教训的深刻思考。
“蛾眉山月苦,蝉鬓野云愁”,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哀叹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蛾眉山月的“苦”和蝉鬓野云的“愁”既是景物的自然特征,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
“欲吊二公子,横汾无轻舟”,结尾表达了诗人想要缅怀历史中的无辜受害者,但“横汾无轻舟”,暗示了愿望无法实现的遗憾,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不公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骊姬的故事,反映了人性的复杂与历史的残酷,同时也表达了对权力、欲望、亲情、历史的深刻思考。岑参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象征,构建了一个深沉而又富有寓意的诗境,展现了唐代诗歌的深厚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