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 jūn píng bo sì
严君平卜肆
xiāng rú qín tái gǔ rén qù tái yì kōng |
相如琴台古 人去台亦空 |
tái shàng hán xiāo tiáo zhì jīn duō bēi fēng |
台上寒萧条 至今多悲风 |
huāng tái hàn shí yuè sè yǔ jiù shí tóng |
荒台汉时月 色与旧时同 |
《严君平卜肆》古诗词释义:
这是一首描述古迹、抒发历史感慨的诗,作者岑参通过描绘相如琴台的景象,抒发了对历史变迁和时间流逝的感慨。让我们逐段解释诗句的意思:
1. **相如琴台古, 人去台亦空**:相如指的是西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他的琴台位于成都,是他的弹琴之所。诗句描述琴台久远的历史,曾经的热闹和人的活动已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如今只剩下空空的台子。
2. **台上寒萧条, 至今多悲风**:这一句直接描绘了琴台现今的景象。台上的空气寒冷,环境萧条,常常伴随着悲哀的风声。这里使用了象征手法,寒风象征着历史的哀愁与变迁。
3. **荒台汉时月, 色与旧时同**:这里描述的是月亮,尽管琴台荒废,但月色依然如古时候一样美丽。通过这一对比,诗人表达了对时间不变之美的感慨,同时暗示着尽管时代变迁,某些美好和文化价值依然永恒。
整首诗通过描述琴台的古旧景象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追忆和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文化和自然之美的深情赞美。
《严君平卜肆》古诗词赏析:
岑参的这首诗《严君平卜肆》虽然标题与相如琴台相关,但实际上探讨的是一个更加抽象的概念——时间和历史的永恒性。诗中,岑参通过描述历史的遗迹和自然的景象,试图传达一种超越时间的情感和哲思。
首句“相如琴台古,人去台亦空”是说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司马相如的琴台已经变成了遗迹,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与之相关的记忆也渐渐淡去,只留下空荡荡的琴台。这反映了历史的无情与时间的消磨。
接下来的“台上寒萧条,至今多悲风”进一步描绘了琴台在时光的流逝中变得荒凉和悲凉的景象,悲风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现在的寂寞。这里的“悲风”既是自然界的风,也暗指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沧桑。
“荒台汉时月,色与旧时同”则通过对比古今,展现出月亮的永恒不变。月亮的色彩,无论是在汉代还是现在,都保持着同样的美丽,以此强调时间虽然流逝,但自然的美和历史的某些本质是永恒不变的。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探讨了时间、历史与自然永恒不变的主题。岑参通过描述琴台和月亮等自然景象,反映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对自然永恒的赞美。这首诗通过凝练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