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óng nǚ cí
龙女祠
jiāng shuǐ chū dàng yù shǔ rén jǐ wèi yú |
江水初荡潏 蜀人几为鱼 |
xiàng wú ěr shí xī ān dé yǒu yì jū |
向无尔石犀 安得有邑居 |
shǐ zhī lǐ tài shǒu bó yǔ yì bù rú |
始知李太守 伯禹亦不如 |
《龙女祠》古诗词释义:
《龙女祠》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诗歌,通过对龙女祠的描绘和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古蜀国治水英雄李冰的崇敬之情。以下是逐段解释:
**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向无尔石犀,安得有邑居,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1. **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
这句描述的是古代四川地区的水患。"江水初荡潏"意指江水泛滥之初,"蜀人"指的是四川人民。"几为鱼"形象地表达了人民在洪水面前几乎无处可逃,生活如鱼生活在水中的境况。
2. **向无尔石犀,安得有邑居,**
"向无尔石犀"意为若不是有石犀兽的出现,四川人民怎能安居乐业。"尔"指代石犀,这是一种古代用来疏导江水、镇水的神兽。"安得有邑居"强调了石犀的存在为四川人民提供了安全的居住环境。
3.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始知"表示诗人通过历史事件的回顾,才真正认识到李冰的伟大。"李太守"指李冰,他被尊称为李太守,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负责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大大缓解了四川地区的水患。"伯禹"是传说中的大禹,他据说是治理洪水的英雄。"亦不如"表达的是诗人认为李冰的贡献超越了大禹,强调了李冰对于四川乃至整个中国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整首诗通过赞美古代水利工程的成就,表达了对李冰及其贡献的崇敬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对水利工程的重视,认为它是人类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基础。
《龙女祠》古诗词赏析:
这首题为《龙女祠》的诗,实际上是由唐代诗人岑参所作的《三游洞序》中的部分内容,被后人误传为一首独立的诗歌。实际上,这首诗是岑参对历史上两位重要人物——李冰和禹(即伯禹)——的赞美,以及对三游洞附近江水治理的颂扬。其中,李冰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专家,他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为四川成都平原带来了繁荣,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奠基人。伯禹则被认为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治水英雄,传说他领导人民治理洪水,造福人类。
在诗中,岑参通过叙述江水的初期泛滥,以及人们几乎成为洪水的牺牲品的情景,强调了江水治理的重要性。接着,他指出如果没有像李冰这样的伟大人物修建都江堰,人们就无法在这一地区定居和繁荣发展。最后,岑参表达了对李冰的肯定,认为他的功绩比传说中的治水英雄伯禹更为实际和重要,为人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和生活环境的改善。
这首诗虽然是以《龙女祠》为标题,但实际上,它并没有直接描绘龙女祠的场景,而是通过水神和李冰治水的传说,间接表达了对李冰及其所代表的水利成就的崇敬之情。这首诗既是对古代水利专家的颂扬,也是对江水治理重要性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理解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