ān xī guǎn zhōng sī cháng ān
安西馆中思长安
shān lěng xiǎo yuán bēi chǔ kè xīn yù jué |
杉冷晓猿悲 楚客心欲绝 |
gū zhōu bā shān yǔ wàn lǐ yáng tái yuè |
孤舟巴山雨 万里阳台月 |
shuǐ sù yǐ yān shí lú huā bái rú xuě |
水宿已淹时 芦花白如雪 |
yán róng lǎo nán chēng bǎ jìng bēi bìn fà |
颜容老难赪 把镜悲鬓发 |
zǎo nián hǎo jīn dān fāng shì chuán kǒu jué |
早年好金丹 方士传口诀 |
bì lú zhōng nán xià jiǔ yǔ zhēn lǚ bié |
敝庐终南下 久与真侣别 |
dào shū shuí gèng kāi yào zào yān suì miè |
道书谁更开 药灶烟遂灭 |
qǐng lái yā chén wǎng ān dé yǒu xiān gǔ |
顷来压尘网 安得有仙骨 |
yán hè guī qù lái gōng qīng shì hé wù |
岩壑归去来 公卿是何物 |
《安西馆中思长安》古诗词释义:
岑参的《安西馆中思长安》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用丰富的意象和情感深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远离家乡,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思念。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1. **杉冷晓猿悲,楚客心欲绝**:诗开篇便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杉树在清晨寒冷的空气中瑟瑟作响,而猿猴的悲鸣更添了几分凄厉。这里用“楚客”指诗人自己,强调了他远离家乡的孤独感和心绪的悲痛。
2. **孤舟巴山雨,万里阳台月**:接着描绘了舟行于巴山之中的场景,夜雨连绵,舟身孤独。紧接着又将目光投向远方,遥望万里之遥的阳台,月亮悬挂于天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长安(代表故乡和美好生活的象征)的思念之情。
3. **水宿已淹时,芦花白如雪**:诗人在水边停留已久,时间仿佛凝固。此时芦花飘落,白得如雪,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诗人内心的感慨。这一句也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
4. **颜容老难赪,把镜悲鬓发**:随着时光的流逝,诗人的容颜已老,无法恢复青春。对着镜子,看见鬓发的斑白,不禁悲从中来,表达了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哀叹。
5. **早年好金丹,方士传口诀**:诗人曾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充满热情,曾经跟随方士学习长生之术。这句体现了对年轻时梦想和追求的回顾。
6. **敝庐终南下,久与真侣别,道书谁更开**:诗人曾在终南山中有一处隐居之所,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然而,长时间的分别后,他发现自己已经许久没有打开那些关于道学的书籍,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孤独的感伤。
7. **药灶烟遂灭,顷来压尘网,安得有仙骨,岩壑归去来,公卿是何物**:诗人幻想自己能够拥有仙骨,能够像仙人一样自由来去,不再被尘世所束缚。他向往自由和仙界的超脱,同时也对现实中的公卿(官员)感到厌倦,表达了对自由与超脱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的变化,深刻地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
《安西馆中思长安》古诗词赏析:
岑参的这首《安西馆中思长安》是其五言古诗作品中的一篇,展现出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情感表达**:诗歌通过描绘安西馆的环境氛围,如清晨冷冽、猿猴的悲鸣、孤舟在巴山雨中的静默,以及远处长安的明月,直观地传达出诗人远离家乡、孤独落寞的心境。其中,“楚客心欲绝”一句直抒胸臆,将个人的悲凉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2. **人生哲理**:诗人对早年追求的金丹、方士传道、隐居终南山的描述,反映了他对功名利禄、长生不老的追求和对过去生活的反思。而“颜容老难赪,把镜悲鬓发”则深刻地表达了岁月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无情的无奈与悲哀。
3. **归隐愿望**:最后,诗人用“顷来压尘网,安得有仙骨,岩壑归去来”表达了自己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渴望拥有仙人般脱俗的境界。这不仅是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也反映了对和谐自然环境的向往和对心灵自由的渴望。
4. **语言特色**:岑参的诗作语言自然流畅,善于运用具体的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来寄托情感,既有情感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沉思考,展现了其诗歌创作的独特魅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是岑参思乡、反思与追求隐逸生活的复杂情感的集中体现,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