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ù qiū shān xíng
暮秋山行
jiā zài rì chū chù cháo lái qǐ dōng fēng |
家在日出处 朝来起东风 |
fēng cóng dì xiāng lái bù yì jiā xìn tōng |
风从帝乡来 不异家信通 |
jué yù dì yù jǐn gū chéng tiān suì qióng |
绝域地欲尽 孤城天遂穷 |
mí nián dàn zǒu mǎ zhōng rì suí piāo péng |
弥年但走马 终日随飘蓬 |
jì mò bù dé yì xīn qín fāng zài gōng |
寂寞不得意 辛勤方在公 |
hú chén jìng gǔ sāi bīng qì tún biān kōng |
胡尘净古塞 兵气屯边空 |
xiāng lù miǎo tiān wài guī qī rú mèng zhōng |
乡路眇天外 归期如梦中 |
yáo píng zhǎng fáng shù wèi suō tiān shān dōng |
遥凭长房术 为缩天山东 |
《暮秋山行》古诗词释义:
作者岑参的《暮秋山行》是一首描绘了行旅者在深秋时节在山间行进的孤独和渴望归家的心情的诗。以下是逐段解释:
1. **家在日出处,朝来起东风**:家的方向在东方,清晨的东风带来家的气息。这两句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方向的指认。
2. **风从帝乡来,不异家信通**:风来自帝都(这里可能指长安等帝国的都城),就像家人的消息一样,带来温暖和安慰。暗示作者在远方的漂泊中,即使身处异乡,也能够感受到来自故乡的信息和温暖。
3. **绝域地欲尽,孤城天遂穷**:在偏远的绝域,地已经接近尽头,连唯一的一座孤城也显得荒凉和寂寞。这里强调了行旅的孤独与偏远,以及面对的荒凉景象。
4. **弥年但走马,终日随飘蓬**:整年只骑着马不停歇地行走,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一般。表现了作者长期在道路上漂泊的生活状态。
5. **寂寞不得意,辛勤方在公**:虽然感到寂寞和不得意,但他的辛勤工作是为了公事,可能意味着他的职业或任务占用了他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
6. **胡尘净古塞,兵气屯边空**:胡人的侵扰被平定,古老的边塞变得平静,战争的气息在边疆消失。可能反映了诗人在边疆的所见所闻,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7. **乡路眇天外,归期如梦中**:回家的路遥远得如同在天边,返回家乡的时间似乎只在梦中。这两句强烈表达了诗人对归家的渴望,但现实与希望之间的距离让人感到绝望。
8. **遥凭长房术,为缩天山东**:通过引用传说中的道士长房的缩地术,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缩短与家乡距离、立即回到家乡的渴望。这是一种夸张的比喻,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行旅者在深秋山行中的孤寂和思乡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对和平、故乡和归家的向往。通过自然景象和历史传说的引用,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历史感。
《暮秋山行》古诗词赏析:
《暮秋山行》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所作,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对自然、生活的独到见解。通过诗中的景象描绘和情感流露,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安宁的期盼。
### 题目解读:
"暮秋山行"首先点明了时间和地点:秋季的山中。"暮秋"二字渲染出一种深沉、宁静的氛围,预示着诗人内心的沉重与思考。"山行"则暗示了行走在自然之中的诗人,内心可能有着某种思绪的追寻或逃避。
### 诗中情感分析:
1. **思乡之情**:“家在日出处,朝来起东风,风从帝乡来,不异家信通”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日出之地象征家乡,东风带来了家乡的信息,仿佛家书一般,传达着思乡之情的共鸣。
2. **孤独与奋斗**:“绝域地欲尽,孤城天遂穷”描绘了远离家乡、身处边远之地的孤独感。“弥年但走马,终日随飘蓬”则反映了诗人在艰苦环境下的生活状态,通过"走马"和"飘蓬"的形象,表现了奋斗与漂泊的双重体验。
3. **国家之愿**:“胡尘净古塞,兵气屯边空,乡路眇天外,归期如梦中”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宁的渴望。通过“胡尘净”、“兵气空”这样的景象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平息、国家安定的期待。而“归期如梦中”则反映了即使心向家国,现实中的归家之路却依然遥不可及。
4. **超脱与希望**:“遥凭长房术,为缩天山东”则是对现实困境的一种超脱与希望的表达。长房术可能是指某种神话中的术法,通过这一句,诗人表达了超越现实困境,实现心灵归家的愿望。
### 结论:
《暮秋山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个人境遇的感慨、对国家安宁的期盼,以及在艰难时刻仍抱有希望的人生态度。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揭示,也是对时代背景下的普遍人性的深刻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