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ǔ dú gū jiàn dào bié cháng jù jiān chéng yán bā shì yù
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
rǔ bù wén qín zhēng shēng zuì kǔ wǔ sè chán xián shí sān zhù |
汝不闻秦筝声最苦 五色缠弦十三柱 |
yuàn diào màn shēng rú yù yǔ yī qū wèi zhōng rì yí wǔ |
怨调慢声如欲语 一曲未终日移午 |
hóng tíng shuǐ mù bù zhī shǔ hū dàn huáng zhōng hé bái zhù |
红亭水木不知暑 忽弹黄钟和白纻 |
qīng fēng sà lái yún bù qù wén zhī jiǔ xǐng lèi rú yǔ |
清风飒来云不去 闻之酒醒泪如雨 |
rǔ guī qín xī dàn qín shēng qín shēng bēi xī liáo sòng rǔ |
汝归秦兮弹秦声 秦声悲兮聊送汝 |
《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是唐代诗人岑参所作,全诗表达的是一种深深的离别之情,同时对友人独孤渐的音乐才能表示赞赏,以及对严八侍御的敬意和祝福。以下是逐段解释:
### 1. 汝不闻秦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
开头两句提到“秦筝”,秦筝是一种古老的弦乐器,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诗人说“汝不闻秦筝声最苦”,预设读者可能对秦筝的音乐风格有所了解,它以哀怨、深情的旋律著称。接下来的“五色缠弦十三柱”描绘了秦筝的构造,弦用五种颜色缠绕,琴身有十三根弦,以此增加视觉的美感和音乐的表现力。
### 2. 怨调慢声如欲语,一曲未终日移午
“怨调慢声如欲语”描绘了秦筝演奏时的音乐特点——情感深厚、缓慢哀怨,仿佛乐器本身在诉说某种情绪或故事。而“一曲未终日移午”强调了演奏时间之长,从早晨一直持续到中午,可见演奏者投入之深,也暗示了乐曲的情感深度。
### 3. 红亭水木不知暑,忽弹黄钟和白纻
这两句诗将场景转换到了一个名为“红亭”的地方,这里环境优美,水木之间凉爽宜人,暑气似乎都被隔绝在外。“忽弹黄钟和白纻”描述了突然响起的音乐,其中“黄钟”与“白纻”分别指的是两个不同音阶或曲目的调子。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仿佛音乐自然地、突然地在空气中响起,让整个环境都随之生动起来。
### 4. 清风飒来云不去,闻之酒醒泪如雨
“清风飒来云不去”形容音乐带来的清新感觉,仿佛清风拂面,连天上的云朵也被这乐曲吸引,久久不愿离去。这样的描写不仅突出了音乐的魅力,也隐喻了音乐能给人带来心灵的洗涤和慰藉。“闻之酒醒泪如雨”则是诗人听闻这美妙的音乐后,酒醒的瞬间被深深触动,泪如雨下,表达了对音乐的深深感动和对友人的离别之痛。
### 5. 汝归秦兮弹秦声,秦声悲兮聊送汝
最后,诗人直接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希望独孤渐回到故乡秦地时,能够弹奏起那富有故乡特色的秦声,用音乐寄托对家乡和朋友的思念。诗句中的“秦声悲兮聊送汝”,虽然含有离别的哀愁,但更多的是一种对友人离去的温柔祝福,以及对通过音乐维系情感的期许。
《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古诗词赏析:
岑参的这首诗,以音乐为媒介,描绘了一场深情而略带伤感的离别,同时也向两位友人表达了深厚的友谊和深切的思念。
首先,诗的开头以“秦筝声最苦”点明了音乐的主题,秦筝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以其音色独特、情感深沉而著称。随后,诗人详细描述了秦筝的构造和演奏,缠绕五色弦的十三柱,以及在慢调中流淌出的仿佛在诉说心事的声音,这些都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情感丰富的氛围。
“一曲未终日移午,红亭水木不知暑”这两句描绘了音乐的沉浸效果,即使在炎炎夏日,人们也能在音乐的陪伴下忘却暑气,只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这样的描述不仅突出了音乐的魔力,也暗喻了友情的深厚和时间的流逝。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演奏者的技艺:“忽弹黄钟和白纻,清风飒来云不去”,黄钟和白纻都是古代的乐曲名,这里用来形容演奏的高超技艺。清风的描绘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暗示了音乐给人带来的清新和脱俗之感。
最后,诗人通过“闻之酒醒泪如雨”表达了听到音乐后的强烈情感反应,音乐似乎触动了内心深处的伤感,引得泪如雨下。这一细节不仅描绘了情感的强烈,也为后文的离别增添了一层哀愁。
整首诗的结尾“汝归秦兮弹秦声,秦声悲兮聊送汝”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告别。在分别之际,通过弹奏秦地的音乐,既是向朋友表达不舍,也是在用音乐寄托对未来的思念和期待。诗人的情感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音乐成为了连接友谊、传递情感的桥梁。
总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音乐的魅力以及它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