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liǔ lù shì fù liáng zhōu
送柳录事赴梁州
yù yè míng guāng diàn xiān qū jiàn lǐ mén |
欲谒明光殿 先趋建礼门 |
xiān láng qù dé yì yà xiāng zhèng chéng ēn |
仙郎去得意 亚相正承恩 |
zhú lǐ bā shān dào huā jiān hàn shuǐ yuán |
竹里巴山道 花间汉水源 |
píng jiāng liǎng xíng lèi wèi fǎng shào píng yuán |
凭将两行泪 为访邵平园 |
《送柳录事赴梁州》古诗词释义:
这是一首唐代诗人岑参为柳录事即将前往梁州赴任所作的送别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段解释:
### 首句:“欲谒明光殿,先趋建礼门,仙郎去得意,亚相正承恩”
首两句“欲谒明光殿,先趋建礼门”,意味着柳录事想要拜访皇帝所在的明光殿,但需要先经过建礼门,暗示他正在晋升中,有近臣的推荐。明光殿是古代皇宫中皇帝处理政务、接见大臣的重要场所,而建礼门则是进入内宫的必经之路,这里隐含着柳录事即将获得重要职务的暗示。
接下来的“仙郎去得意,亚相正承恩”则进一步解释了柳录事的情况。仙郎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朝廷高官的称呼,亚相是副相的美称。这两句中“去得意”表示柳录事前往梁州赴任是满心欢喜和自信的,“正承恩”则指他受到了朝廷的恩宠和信任,即将开始一段充满希望和机遇的旅程。
### 中间四句:“竹里巴山道,花间汉水源,凭将两行泪,为访邵平园”
这里开始转为描绘柳录事赴任途中的自然景色。竹里巴山道意味着沿路是竹林和山道,充满了自然的清新与宁静。花间汉水源则表示在繁花盛开的地带,有一条清澈的汉水,象征着旅途中的美丽与生机。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美景,也寄寓了对柳录事即将踏上新旅程的美好祝愿。
最后的“凭将两行泪,为访邵平园”则表达了对柳录事的惜别之情。在这里,“两行泪”既表达了送别时的不舍之情,也暗指在赴任的旅途中可能会遇到的艰难和挑战。邵平园是汉代名臣邵平的故居,这里的“邵平园”或许象征着柳录事即将面临的官场或新生活中的挑战和变革。诗人希望柳录事能够坚强面对,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和勇气,即使在旅途中遇到困难,也能够勇往直前。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朋友赴任的祝福与不舍,同时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送柳录事赴梁州》古诗词赏析:
岑参的这首《送柳录事赴梁州》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对社会、人物关系的深刻洞察。从标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暗含了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和对其使命的深刻理解。
首句“欲谒明光殿,先趋建礼门”以宏伟的宫廷景象起笔,暗示了友人即将步入官场,前程似锦。这里“明光殿”和“建礼门”是皇家重要的宫殿和门户,象征着权力与荣耀,同时也预示着友人即将迎来的显赫职位和尊荣。
接下来的“仙郎去得意,亚相正承恩”,以“仙郎”赞誉友人的才情出众,而“亚相”则是对友人即将所处的高位的描述,显示出对友人未来仕途顺利、受到恩宠的深切期望。
“竹里巴山道,花间汉水源”描绘了友人即将赴任的路途,景象优美,寓含了对友人旅途顺畅、心境平和的祝愿。这里的“竹里”、“巴山”、“花间”、“汉水”,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寓意着友人的人生旅程充满生机与希望。
最后,“凭将两行泪,为访邵平园”,诗人借用“两行泪”表达送别的不舍之情,同时也借古人的故事(邵平在秦灭后隐居于长安城南,种瓜自给),寄寓了对友人离别后的思念与关怀,希望友人无论身在何处,都不要忘记内心的宁静与回归。
整首诗以送别为背景,通过景物描绘和情感抒发,展现了深厚的友谊、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以及对人生旅程的深刻理解。岑参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融合了壮丽的场景与细腻的情感,使得诗歌既有气势磅礴的韵味,又不失温情脉脉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