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ù tiě guān xī guǎn

宿铁关西馆

作者:岑参 
xiǎo dí bié xiāng lèi     qiū bīng míng mǎ tí
晓笛别乡泪   秋冰鸣马蹄
yī shēn lǔ yún wài     wàn lǐ hú tiān xī
一身虏云外   万里胡天西
zhōng rì jiàn zhēng zhàn     lián nián wén gǔ pí
终日见征战   连年闻鼓鼙
gù shān zài hé chǔ     zuó rì mèng qīng xī
故山在何处   昨日梦清溪

《宿铁关西馆》古诗词释义:

《宿铁关西馆》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对每句诗词的含义进行逐段解释:

1. **晓笛别乡泪**:早晨的笛声中,离乡的泪水在心中流淌。这里用“晓笛”象征着离别的哀伤,早晨的笛声在寂静的时刻更加触动人的心弦,仿佛在诉说着不舍和离愁。

2. **秋冰鸣马蹄**:秋天的冰霜让马蹄的声音更加清脆响亮。这句话描绘了边塞地区的寒冷环境,通过“秋冰”和“鸣马蹄”这两种形象,渲染了边疆的肃杀与孤寂。

3. **一身虏云外**:孤身一人在敌人的天空之下。这里的“虏云外”指的是远离家园,身处敌对的边境之地,强调了诗人孤独和身处险境的感觉。

4. **万里胡天西**:辽阔的胡地天空在西边。这句话以广阔的空间描绘了边塞的辽远,暗示了诗人远离家乡的遥远距离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5. **终日见征战**:整日里只能看到战争的景象。通过“终日见征战”,展现了边塞地区常年不断战事的残酷现实,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无尽残酷与无奈。

6. **连年闻鼓鼙**:年年岁岁,都能听到战鼓的声音。用“鼓鼙”象征战争,连续不断的鼓声代表着年复一年的战争和生活的动荡不安。

7. **故山在何处**:熟悉的山岭在哪里?这是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追问,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8. **昨日梦清溪**:昨天晚上,梦中回到了清澈的溪流旁。梦境中回到了故乡的宁静,与现实的离别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情感深沉而丰富。

《宿铁关西馆》古诗词赏析:

岑参的《宿铁关西馆》描绘了一幅边关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了一种深沉而又略带悲凉的氛围,将作者对边疆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巧妙融合在一起。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起笔情景设置**:“晓笛别乡泪,秋冰鸣马蹄”,诗人用笛声和秋冰来渲染离别的哀愁。晓笛,象征着离别时刻的清脆、凄凉,与“别乡泪”呼应,直接点明了离别的情绪。秋冰则是边塞冬季特有的景象,其“鸣马蹄”不仅增加了环境的寂静与肃杀感,也暗含了旅途中的艰难。

2. **地理位置与环境描写**:“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描绘了作者身处异乡、远离故乡的地理环境。这里“虏云外”、“胡天西”不仅强调了边疆的辽阔与遥远,还隐含了异域风情的陌生感和孤独感。

3. **边关生活描绘**:“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展现了边关生活的残酷与艰苦。这里的“征战”与“鼓鼙”分别代表了战争的直接和间接表现,通过“终日”与“连年”的描述,突出了边关生活的常态就是战争与紧张。

4. **思乡情感的表达**:“故山在何处,昨日梦清溪”,诗人在边关漂泊,虽然远离故乡,但对故乡的思念却从未停歇。通过梦中回到故乡的清溪,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5. **艺术手法与情感深度**:这首诗巧妙运用了视觉、听觉的多重感官描述,构建了一幅生动、富有层次的画面。同时,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加深了对边关生活与思乡情感的描绘。整体上,岑参通过这首诗,既展现了边关生活的艰辛与残酷,又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情感深沉而细腻。

《宿铁关西馆》通过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深刻地反映了唐代边关生活的艰苦和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岑参诗歌中独特的边塞诗风格和情感深度。

岑参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