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běi tíng zuò

北庭作

作者:岑参 
yì yù yīn shān wài     gū chéng xuě hǎi biān
异域阴山外   孤城雪海边
qiū lái wéi yǒu yàn     xià jǐn bù wén chán
秋来唯有雁   夏尽不闻蝉
yǔ fú zhān qiáng shī     fēng yáo cuì mù shān
雨拂毡墙湿   风摇毳幕膻
lún tái wàn lǐ dì     wú shì lì sān nián
轮台万里地   无事历三年

《北庭作》古诗词释义:

这首岑参的《北庭作》描述了一个位于边疆的孤城,远离文明世界的情境,其中的意象深刻描绘了北庭(古代边疆地区的统称)的恶劣自然环境和寂寞的生活状态。

1. **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 -"异域"指的是远离中原文明的边疆地区,"阴山"是中国北方山脉,这里是用来形容北庭所在环境的偏远与险峻。"孤城"是形容这座边疆城市的孤立无援,而"雪海边"则暗示了这里严酷的气候条件,大雪覆盖的海边,景象凄凉。

2. **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 - 这两句通过秋雁和夏蝉的缺失,表现了边疆之地的荒凉与与外界的隔绝。雁南飞是秋天的标志,而在这种环境下,雁儿只能孤零零地过冬,没有同伴;夏蝉在南方是夏季常见的声音,但在北庭,夏季的结束没有蝉鸣作为标志,只有寂寞的荒凉。

3. **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膻** -"雨拂毡墙湿"描绘了雨水沿着毡制的城墙滑落,浸湿了墙,强调了边疆地区多雨且生活设施简陋的条件。"风摇毳幕膻"则通过风吹动用毛织品制作的帐篷,以及帐篷内的羊膻味,形象地表现了生活条件的艰苦,以及边疆地区以畜牧为主的经济特征。

4. **轮台万里地,无事历三年** -"轮台"是古代西域的地区,这里借用指代北庭所在的位置。"万里地"形容北庭的偏远,"无事"则可能指的是这里远离朝廷,政策较少干预,"历三年"表明作者在这里度过了三年的时光。整体上,这句话既描述了北庭的地理位置特征,也反映了作者在此长期驻守的孤独与寂寞。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状况,展现了岑参对边疆边防生活的深切感受和对国家边疆的忧虑。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壮志未酬的感慨和对故土的思念。

《北庭作》古诗词赏析:

岑参的《北庭作》是一首描写边塞生活的诗,通过对北庭地区的独特景象和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边疆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洞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这两句诗通过“异域”、“阴山”、“孤城”、“雪海”等词描绘出边塞的广阔与独特。阴山外的异域环境与孤零零的城池,与壮阔的雪海相映成趣,既营造了一种荒凉感,也暗示了边塞的神秘与遥远。

2. **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这两句诗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秋季的大雁和夏季的蝉鸣的缺失,来反衬出边塞环境的特殊与孤寂。大雁南飞是自然界的常见现象,而蝉鸣则是夏日常见的声音,但在这遥远的边疆,它们的踪迹却了无踪影,凸显了环境的严酷和生活的孤独。

3. **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膻**: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生活中的日常生活场景。雨水轻轻拂过毡墙,带走了湿润的气息,风摇动着毛织的帐篷,带来了特有的膻味。这种生动的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边塞生活的艰辛与简陋,也让人对边疆文化的独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4. **轮台万里地,无事历三年**:最后一句通过“万里”与“三年”这两个数字的对比,展现了边疆的辽阔与诗人在这里度过的时间之长。这不仅说明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与遥远,也体现了诗人在这期间对边疆的独特感受与深刻体验。

综上所述,《北庭作》通过形象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边塞生活的独特风貌,以及作者对边疆的深厚情感和对边疆文化的深刻洞察。这首诗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历史价值,是研究边疆文化、边疆生活和边塞诗的重要资料。

岑参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