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ū zhì qián wéi zuò
初至犍为作
là yuè jiāng shàng nuǎn nán qiáo xīn liǔ zhī |
腊月江上暖 南桥新柳枝 |
chūn fēng chù chù dào yì dé gù yuán shí |
春风触处到 忆得故园时 |
zhōng rì bù rú yì chū mén hé suǒ zhī |
终日不如意 出门何所之 |
cóng rén mì yán sè zì xiào ruò nán ér |
从人觅颜色 自笑弱男儿 |
《初至犍为作》古诗词释义:
作者岑参的《初至犍为作》描绘了初到犍为这个地方时的内心感受和周围环境,以下是对诗句的逐段解释:
1. **腊月江上暖,南桥新柳枝。**
- **腊月**是中国农历十二月,通常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月份。这句诗描述了在寒冷的腊月,江水却意外地暖和,而南桥边的柳树已经抽出新芽,展现了初春的生机。
2. **春风触处到,忆得故园时。**
- **春风触处到**意味着春风吹过的地方都能感受到它的温暖和生机。这句诗通过春风的触感,唤起了诗人对家乡春天的美好回忆。
3. **终日不如意,出门何所之?**
- **终日不如意**意味着诗人从早晨到晚上都感到心情不佳,不愉快或沮丧。**出门何所之**则是在这样的情绪下,诗人自问出去后能去往何方寻求改变或安慰。
4. **从人觅颜色,自笑弱男儿。**
- **从人觅颜色**可能意味着诗人寻求别人的关注或安慰,希望通过与人的交流来改变自己的心情。**自笑弱男儿**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目前情绪状态的自嘲,暗示他可能感到自己在这方面的表现不够坚强或勇敢。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写初春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情感,展现了一位初到异地的旅人面对季节更替和内心起伏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家乡的思念,也有对自身情绪状态的反思和自嘲。
《初至犍为作》古诗词赏析:
岑参的《初至犍为作》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与细腻感受的诗歌,通过描绘初至犍为后的自然景观和个人心境,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初到陌生环境时的迷茫和不安。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自然景观的描绘
诗的开篇即以“腊月江上暖,南桥新柳枝”描绘了初春时节的温暖景象。腊月,通常是指农历的十二月,冬季的最后一个月,但在这首诗中却意外地展现出温暖的景象,这与一般的冬天寒冷形成了鲜明对比。江水在温暖的阳光下融化,南桥上的新柳开始抽出嫩绿的枝条,充满生机的景象为诗的基调定下了温暖、希望的色彩。
### 对故乡的思念
“春风触处到,忆得故园时”两句,通过春风的“触处到”,将诗人内心的思绪带回到故乡,唤起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怀念。春风,作为自然界的一种象征,不仅带来了温暖,也传递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这里的“故园时”是指在故乡度过的时光,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 内心情感的流露
“终日不如意,出门何所之”展现出了诗人初到犍为后的迷茫和不安。连续的“不如意”表明了诗人对环境的不适应,对新生活的不确定感。而“出门何所之”则反映了诗人试图通过行动来寻找方向,却找不到明确答案的困惑。这一情感的流露,让人感同身受,也是许多人在面对人生转折点时可能经历的情绪。
### 自我嘲笑
“从人觅颜色,自笑弱男儿”是诗人的自我反省和嘲笑。在陌生的环境中,诗人可能感到无力和渺小,通过“觅颜色”(寻求他人的认同或认可)来寻找归属感。然而,这种行为也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脆弱和不自信。“自笑弱男儿”则是对自己这种心态的讽刺和自我解嘲,体现了诗人虽在情感上处于低谷,但依然保持了一定的自我反思和幽默感。
### 结语
《初至犍为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自然景观的生动展现,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状态,也呈现了初到陌生环境时的普遍感受。这首诗在传递诗人对故乡思念的同时,也展示了面对困难和不安时的自我反思与调整,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和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