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lín táo lóng xīng sì xuán shàng rén yuàn , tóng yǒng qīng mù xiāng cóng

临洮龙兴寺玄上人院,同咏青木香丛

作者:岑参 
yún piàn hé rén huà     chén qīn fěn sè wēi
云片何人画   尘侵粉色微
wèi céng xíng yǔ qù     bú jiàn zhú fēng guī
未曾行雨去   不见逐风归
zhǐ guài piān níng bì     huí kàn yù rě yī
只怪偏凝壁   回看欲惹衣
dān qīng hū jiè biàn     yí xiàng dì xiāng fēi
丹青忽借便   移向帝乡飞

《临洮龙兴寺玄上人院,同咏青木香丛》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临洮龙兴寺玄上人院,同咏青木香丛》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佳作,以青木香丛为题材,描绘了这种植物在寺院环境中的形象及其对诗人情感的影响。下面逐句解释每一句的含义:

1. **云片何人画,尘侵粉色微**:这里的“云片”比喻的是青木香丛的叶片,暗示其绿叶如云,仿佛是有人画出的美景。然而,“尘侵粉色微”则点明了这些绿色的叶片已经被尘土覆盖,失去了原本的鲜艳,暗示岁月的流逝和环境的不佳。

2. **未曾行雨去,不见逐风归**:这两句描述了青木香丛在自然中的状态。它们未曾被雨水滋润,也没有随着风飘散,依旧保持着自身的形态,沉默地生长在寺院的一角,显示出一种坚定和自守的品质。

3. **只怪偏凝壁,回看欲惹衣**:这里“只怪偏凝壁”表达了诗人对青木香丛独特位置的惊讶,它似乎被“凝”在墙壁上,不随风飘动,不随意生长,固守一处。而“回看欲惹衣”则意味着诗人看后感到吸引,想要伸手触碰或接近它,体现出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内心的触动。

4. **丹青忽借便,移向帝乡飞**:最后两句则点明了诗人希望将这美丽景象以艺术的形式(“丹青”指绘画)保存下来,不仅仅停留在自然中,而是希望将它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如同飞向“帝乡”(古代文学中常指仙境或理想国),即希望这美景能被更多人看到,成为艺术作品的一部分,传世于后。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青木香丛的自然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背后宁静、坚定品质的赞赏与向往,以及将自然之美艺术化、永恒化的愿望。

《临洮龙兴寺玄上人院,同咏青木香丛》古诗词赏析:

岑参的这首诗通过对青木香丛的描绘,展现了深邃的自然美与清幽的禅意。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起句"云片何人画"**,用问句开篇,暗示着青木香丛之美如同天上的云彩般飘渺,引人遐想。它将青木香丛比作由人画出的云片,既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含蓄地点出青木香丛具有超凡脱俗的特质。

2. **"尘侵粉色微"**,描写青木香丛在尘世的微小与脆弱。这里的“粉色”可能既指植物的颜色,也暗喻着生命力。尘世的侵袭使得这种生命力显得更加珍贵和脆弱,让人不禁为之一叹。

3. **"未曾行雨去,不见逐风归"**,这两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描述青木香丛似乎不随雨去也不随风归,似乎在坚守着自己的位置,不为外界的变迁所动,象征着坚定不移的自然本性和内在的平静。

4. **"只怪偏凝壁,回看欲惹衣"**,这里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形象地描绘了青木香丛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以及它们对观察者产生的吸引力。这里的“怪”字用得巧妙,既表达了对青木香丛独特之美的惊叹,也暗含了对它们难以捉摸、难以定型的自然之美的欣赏。

5. **"丹青忽借便,移向帝乡飞"**,结尾两句充满诗意的想象,将青木香丛的美好形象化,仿佛它们能够化作艺术作品的一部分,飞向传说中的“帝乡”,寓意着这些自然之美能够超越现实的束缚,成为人们心灵深处永恒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青木香丛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也融入了禅意和对超凡脱俗之美的追求。岑参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意象和拟人手法,使诗歌既具视觉美感,又富有哲理深度,呈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审美体验。

岑参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