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áo shì zhōng wǎn gē èr shǒu
苗侍中挽歌二首
yōu shān bēi jiù guì cháng bǎn chuàng yú lán |
幽山悲旧桂 长坂怆馀兰 |
dì dǐ gū dēng lěng quán zhōng yī jìng hán |
地底孤灯冷 泉中一镜寒 |
míng jīng mén kè sòng qí chuī lù rén kàn |
铭旌门客送 骑吹路人看 |
màn zuò liú lí wǎn huái wáng wù hé dān |
漫作琉璃碗 淮王误合丹 |
《苗侍中挽歌二首》古诗词释义:
### 苗侍中挽歌二首
#### 第一首
**幽山悲旧桂,长坂怆馀兰,地底孤灯冷,泉中一镜寒,**
这一句中,“幽山”描绘了一个深沉、静谧的山景,与“悲旧桂”并置,暗示山中之桂树,或已枯萎或凋零,旧日的繁荣景象已不复存在,引发人们对过去美好事物的哀悼之情。接下来,“长坂”是指宽阔的山坡,与“长坂怆馀兰”对应,这里的“兰”可能是指兰花或其他珍贵的植物,其衰败给人以哀伤之感,整个景象充满了沉痛与忧郁的氛围。
**地底孤灯冷,泉中一镜寒,**
“地底孤灯冷”描述的是地下的灯火孤独且寒冷,可能象征着逝者灵魂所在的寂静之地,冷清、孤独的氛围更增添了哀悼的气氛。而“泉中一镜寒”则描绘了泉水中的倒影因寒冷而显得冰冷,这同样暗示了逝者离去后的空虚和冷寂,二者共同构建了沉痛的氛围。
#### 第二首
**铭旌门客送,骑吹路人看,**
“铭旌”是指古代葬礼上竖立的标有逝者名号的旗帜,这里用来形容葬礼的庄严和庄重,门客(即朋友和追随者)为逝者送上这块象征其生平的旗帜,表达了对逝者的敬意和哀悼之情。而“骑吹”是指古代葬礼中骑马吹奏的音乐,这里用来描绘沿途的送行情景,表明众人以音乐的方式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敬仰。
**漫作琉璃碗,淮王误合丹**
“漫作琉璃碗”可能是在暗喻逝者的离世,以“琉璃碗”象征纯净、珍贵之物的消逝,与生者对逝者美好记忆的追忆和怀念相呼应。这里借用古代仙人合炼长生不老丹的故事,指出其结局可能并非如愿,暗含对逝者离世的无奈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整体表达了一种对于逝去生命无法挽回的哀伤和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苗侍中挽歌二首》古诗词赏析:
《苗侍中挽歌二首》是唐代诗人岑参所作的一组哀悼诗。挽歌是中国传统的哀悼死者、表达哀思的诗歌形式,常用于祭祀和追悼逝者。这组挽歌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之情,同时寄托了对逝者生平的追忆与缅怀。下面,我们逐句赏析这首诗:
**第一首:**
**幽山悲旧桂, 长坂怆馀兰,**
这两句描述了环境的凄凉与哀愁,用“幽山”和“长坂”代表逝者生前生活过的地方,以“旧桂”和“馀兰”象征逝者德行和品格的长久留驻,传达出对逝者的追忆与不舍。
**地底孤灯冷, 泉中一镜寒,**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逝者逝去后,其生活空间仿佛被一种冷寂与孤清所占据,用“地底孤灯”和“泉中一镜”比喻逝者生命的最后状态,强调其孤独与凄凉。
**铭旌门客送, 骑吹路人看,**
“铭旌”指的是逝者生前的标志,这里用来指代追悼的仪式,表达了逝者生前的声誉和影响仍然在身后被追忆和纪念。同时,通过“门客送”与“路人看”,显示出哀悼仪式的隆重和众人的参与,强调了逝者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漫作琉璃碗, 淮王误合丹。**
这两句中“琉璃碗”象征逝者生前的生活品质和幸福,而“淮王误合丹”则是一个典故,暗示逝者虽富有且备受尊崇,但最终仍逃不过生命的自然规律,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前场景的描绘,以及对逝者离去后环境的渲染,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哀悼和缅怀,同时寓含了对生命本质和命运的哲学思考。岑参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将哀悼之情转化为诗歌,使得这首挽歌不仅是一份对逝者的纪念,也是一次对人生深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