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fèng hé xiàng gōng fā yì chāng

奉和相公发益昌

作者:岑参 
cháng ān xuě hòu shì chūn guī     jī sù níng huá lián shǔ huī
长安雪后似春归   积素凝华连曙晖
sè jiè yù kē mí xiǎo qí     guāng tiān yín zhú huǎng cháo yī
色借玉珂迷晓骑   光添银烛晃朝衣
xī shān luò yuè lín tiān zhàng     běi quē qíng yún pěng jìn wéi
西山落月临天仗   北阙晴云捧禁闱
wén dào xiān láng gē bái xuě     yóu lái cǐ qū hé rén xī
闻道仙郎歌白雪   由来此曲和人稀

《奉和相公发益昌》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奉和相公发益昌》由唐代诗人岑参创作,描述了在雪后长安的壮丽景色以及长安与朝廷的庄严气氛。以下是逐句解释:

**长安雪后似春归, 积素凝华连曙晖:**
长安在雪后,仿佛春天归来,积雪和冰晶在晨光的照耀下凝结成华丽的景色,与早晨的曙光相映成辉。

**色借玉珂迷晓骑, 光添银烛晃朝衣:**
雪色映照在马鞍(玉珂)上,使得清晨的骑马人难以辨认。在朝霞的照耀下,银烛的光辉闪耀在官员的朝服上。

**西山落月临天仗, 北阙晴云捧禁闱:**
西山的月落之际,正好靠近天子的仪仗队列。晴朗的云彩在北阙(天子的宫殿)上盘旋,如同护卫着皇宫。

**闻道仙郎歌白雪, 由来此曲和人稀:**
听闻那仙人般的郎君唱着《白雪》曲,这种高雅的歌曲自古以来就不容易有人能和唱,因为它的意境高远,常人难以领悟。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描绘长安雪后的壮丽景色和朝廷的庄严气象,表达了诗人对皇帝、朝廷以及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通过“仙郎歌白雪”暗喻了对文学艺术之美的追求和对高雅文化的一种向往。

《奉和相公发益昌》古诗词赏析:

《奉和相公发益昌》是唐代著名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诗,其主题涉及到初春时节长安城的雪景,以及这一景象中所蕴含的官场和政治氛围。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暗含了对权贵与权力象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岑参对社会现实的独特洞察与艺术表达。

### 首联:“长安雪后似春归, 积素凝华连曙晖。”

首句“长安雪后似春归”以雪后的长安城比喻春天的到来,暗示了季节的变化与新生的希望。这一句既是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也隐含了作者对社会新气象的期待。接下来的“积素凝华连曙晖”则进一步描绘了雪后初阳的美景,积雪在晨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明亮、纯净,与“凝华”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庄重的氛围。

### 颔联:“色借玉珂迷晓骑, 光添银烛晃朝衣。”

这两句是具体描绘雪后长安城的场景。玉珂,指的是马鞍上装饰的玉器,比喻华丽的马匹和骑手。诗人通过“色借玉珂迷晓骑”,形象地表现了晨光中雪地反射出的光亮与马匹装饰的光泽交相辉映的场景,体现了皇家的威仪与繁华。同时,“光添银烛晃朝衣”则以“银烛”和“朝衣”象征着官场的庄严和尊贵,通过光与服饰的描写,凸显了权力的象征。

### 颈联:“西山落月临天仗, 北阙晴云捧禁闱。”

这两句转向对天际景色的描绘,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阔与宏大。西山之上的落月与天仗(天子的仪仗)相映,北阙的晴云环绕着禁闱(皇宫),营造了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气氛。这一联不仅描绘了自然与人工景观的和谐共存,也暗含了权力与自然界的对应,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秩序与和谐的追求。

### 尾联:“闻道仙郎歌白雪, 由来此曲和人稀。”

最后一联点明了主题的另一层意义。仙郎,通常指的是拥有高洁品格或才华出众的人;歌白雪,指的是高雅的艺术作品。此曲和人稀,表明这样的艺术作品和有品味的听众并不多见。这一联不仅是对当时文化与审美氛围的描写,也体现了对真正高尚艺术及其知音的珍视和渴望。

综上所述,《奉和相公发益昌》通过描绘雪后长安的壮丽景象,以及官场与政治的氛围,展现了岑参对自然与社会、艺术与政治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象征意义,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有现实感又有意境美的艺术世界。

岑参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