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óu chàng dāng sōng shān xún má dào shì jiàn jì ( yī zuò lú lún shī )
酬畅当嵩山寻麻道士见寄(一作卢纶诗)
mǎn sì pí pá dōng zhe huā lǎo sēng xiāng jiàn jù jiā shā |
满寺枇杷冬着花 老僧相见具袈裟 |
hàn wáng chéng běi xuě chū jì hán xìn tái xī rì yù xié |
汉王城北雪初霁 韩信台西日欲斜 |
mén wài bù xū cuī wǔ mǎ lín zhōng qiě tīng yǎn sān chē |
门外不须催五马 林中且听演三车 |
qǐ liào bā chuān duō shèng shì wèi jūn shū cǐ bào jīng huá |
岂料巴川多胜事 为君书此报京华 |
《酬畅当嵩山寻麻道士见寄(一作卢纶诗)》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的标题稍有混淆,实际上这首诗是岑参写给畅当的回赠诗。以下是对这首诗逐段的解释:
### 首句:满寺枇杷冬着花,老僧相见具袈裟.
- **满寺枇杷冬着花**:整个寺院里,冬日里枇杷树却开着花,这是一种自然奇景。
- **老僧相见具袈裟**:诗人与老僧相见,老僧穿着袈裟,代表了僧人的身份和修行的生活。
### 次句:汉王城北雪初霁,韩信台西日欲斜.
- **汉王城北雪初霁**:汉王城北刚刚下过雪,雪后初晴,景象清新。
- **韩信台西日欲斜**:在韩信台的西侧,太阳即将西下,天色即将转暗,夕阳的余晖映照着大地。
### 三句:门外不须催五马,林中且听演三车.
- **门外不须催五马**:门外不必催促官府的马车(“五马”象征官府或贵族),隐含着诗人对世外桃源般生活的向往,这里意指外界的世俗之事不必担忧。
- **林中且听演三车**:在林中请尽情听诵经(“三车”指法会中的法轮、法鼓、法螺三种法器,象征着佛教的教义传播)。
### 四句:岂料巴川多胜事,为君书此报京华.
- **岂料巴川多胜事**:没想到巴川(可能指巴蜀之地)竟有许多美好的事情或景观。
- **为君书此报京华**:为了向京城(“京华”指京城或朝廷)报讯,写下这篇诗篇。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冬日寺中的枇杷花开、雪后初晴、日落西山等自然景象,以及对佛教生活、法会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对清净佛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京城友人的怀念与报讯的意愿。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与宗教的敬仰之情。
《酬畅当嵩山寻麻道士见寄(一作卢纶诗)》古诗词赏析:
岑参的这首诗是回应畅当所寄赠的诗作,主题是描绘了嵩山中道士麻的隐居生活以及与来访僧人相遇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隐逸氛围和深沉的哲理意味。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诗的开篇**:“满寺枇杷冬着花,老僧相见具袈裟”,开篇即以自然美景和人物服饰为引,营造出宁静、脱俗的氛围。冬日里枇杷花的盛开,显示出自然的奇迹,而“老僧相见具袈裟”则暗示出人物的宗教身份和沉静的生活态度。这二句通过视觉的对比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中隐居生活的静谧与美好。
2. **中段描述**:“汉王城北雪初霁,韩信台西日欲斜”,这里以“汉王城”和“韩信台”为背景,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雪后初晴的日暮景色,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这一段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变换,也通过地点的指向暗示了诗中人物所处的深厚文化底蕴,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回顾和对当下宁静生活的满足。
3. **邀请与对话**:“门外不须催五马,林中且听演三车”,这一句直接邀请畅当在林中听道,拒绝了世俗的邀约和烦扰,表达了诗人对道家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向往。其中“五马”本指高官出行时的五匹马,这里反用其意,暗示世俗的喧嚣和束缚。而“三车”则可能暗指《庄子》中的“三车”(马车、牛车、人力车),象征着不同层次的交通工具,比喻不同层次的智慧与修养。这里通过比较,强调了道家追求的精神自由与智慧的深邃。
4. **结尾**:“岂料巴川多胜事,为君书此报京华”,诗人在最后部分表达了对巴川胜景的惊喜与赞美,同时用实际行动——为君书写此诗,来传达对友人的报答和分享。这种结尾既是对自然美景的颂扬,也是对友情的珍惜与表达,使得整首诗在描绘隐逸生活的同时,也充满了人情味和哲理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丰富的文化背景、深刻的哲学思考和深情的友情表达,展现了一幅充满禅意和智慧的画面。岑参通过对自然、历史与人物的融合,巧妙地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同时也不忘与友人分享这份美好,体现了诗人高远的人生境界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