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xuē biàn guī hé dōng
送薛弁归河东
gù rén hàn yáng shǐ zǒu mǎ xiàng nán jīng |
故人汉阳使 走马向南荆 |
bù yàn chǔ shān lù zhǐ lián xiāng shuǐ qīng |
不厌楚山路 只怜襄水清 |
jīn tóu xí shì zhái jiāng shàng fū rén chéng |
津头习氏宅 江上夫人城 |
yè rù jú huā sù cháo chuān tóng yè xíng |
夜入橘花宿 朝穿桐叶行 |
hài qún yīng zì shè chí fǎ gù xū píng |
害群应自慑 持法固须平 |
zàn dé qīng mén zuì xié guāng sù qù chéng |
暂得青门醉 斜光速去程 |
《送薛弁归河东》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送薛弁归河东》是唐代诗人岑参写给好友薛弁归乡的一首送别诗。以下是逐段解释:
### 1. 故人汉阳使,走马向南荆,
- **故人汉阳使**:指的是一位从汉阳(汉水下游,今湖北省武汉市地区)来的使者。这里“使”既是使者之意,也可能暗示着友人薛弁的身份。
- **走马向南荆**:指薛弁骑马南行,前往楚地,这里的“荆”是指楚地,即现今的湖北省和湖南省一带。
### 2. 不厌楚山路,只怜襄水清,
- **不厌楚山路**:薛弁不厌倦穿越楚地的山路,体现了对旅途的向往和对沿途风景的喜爱。
- **只怜襄水清**:薛弁特别欣赏襄水的清澈,襄水是汉水的一条主要支流,这里用“怜”表达了对美丽景色的欣赏之情。
### 3. 津头习氏宅,江上夫人城,
- **津头习氏宅**:指的是汉水岸边习氏家族的宅邸,习氏家族在汉水流域有一定影响力。
- **江上夫人城**:这里可能是对襄阳古城(汉江边)的别称,古代襄阳有“夫人城”的美称,此处借指薛弁即将经过或停留的城市。
### 4. 夜入橘花宿,朝穿桐叶行,
- **夜入橘花宿**:薛弁夜晚在橘花盛开的季节里投宿,橘花象征着芳香与美好。
- **朝穿桐叶行**:早晨,薛弁穿行在桐叶茂盛的道路上,桐叶在这里可能代表着旅途中的生机与希望。
### 5. 害群应自慑,持法固须平,
- **害群应自慑**:这里可能暗喻薛弁作为执法者,应遵循公正,不能让邪恶之人逍遥法外。
- **持法固须平**:强调执法者必须公平、公正,不受个人情感影响,保持法律的权威和公正。
### 6. 暂得青门醉,斜光速去程,
- **暂得青门醉**:青门可能指长安城的东门,这里意指薛弁短暂沉浸在长安的繁华之中,享受着酒宴的欢乐。
- **斜光速去程**:随着夕阳西下,薛弁必须加快脚步,返回河东(今山西省南部)的家乡,这里表达了对薛弁旅途的关切和送别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描述薛弁归乡的路途和沿途景物,表达了对好友的深厚情感和对友人旅途安全的关切。同时,也蕴含了对薛弁公正执法的期望和对美好自然景色的赞美。
《送薛弁归河东》古诗词赏析:
岑参的《送薛弁归河东》是一首送别诗,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对未来的祝愿。这首诗以送别为背景,通过描绘友人旅途的场景,表达诗人对薛弁的深厚友情和对故乡河东的深切思念。全诗结构清晰,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旅途的关切,也蕴含了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首句“故人汉阳使,走马向南荆”点明了送别的人物和目的地,薛弁从汉阳出发,向南前往荆州。接下来的“不厌楚山路,只怜襄水清”两句,表达了对楚地风光的热爱,诗人对友人的旅途充满关切,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怀念。楚地自古以来风光秀丽,水清山秀,此句既是对友人旅途的赞美,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诗句“津头习氏宅,江上夫人城”,进一步描绘了友人行经之地的特色风景,通过习氏宅、夫人城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名,展现了楚地的历史文化底蕴。诗句中的“夜入橘花宿,朝穿桐叶行”,则生动地刻画了友人旅途的景象,橘花和桐叶是楚地特有的植物,诗句借此展现了季节的更迭,也寓意着时光的流逝。
“害群应自慑,持法固须平”两句,诗人以禅意的笔触,借旅途的观察,表达了对社会伦理和法律公正的思考。在这里,诗人通过“害群”的比喻,强调了维护社会和谐与公正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最后的“暂得青门醉,斜光速去程”两句,既是对友人旅途中的小憩和放松的描写,也蕴含了对友人旅途匆匆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愿,希望友人能在短暂的休息中得到慰藉,同时也提醒友人时间的宝贵,旅程不宜拖延。
综上所述,《送薛弁归河东》不仅是一首深情的送别诗,也蕴含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社会伦理的思考、以及对友人旅途的关怀和祝福,展现了岑参丰富的思想情感和高超的艺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