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xuē bō zhuó dì guī hé dōng
送薛播擢第归河东
xuē hóu gù xiāng chù wǔ lǎo fēng xī tóu |
薛侯故乡处 五老峰西头 |
guī lù qín shù miè dào xiāng hé shuǐ liú |
归路秦树灭 到乡河水流 |
kàn jūn mǎ shǒu qù mǎn ěr chán shēng chóu |
看君马首去 满耳蝉声愁 |
xiàn fù jīn wèi shòu dú shū fán jǐ qiū |
献赋今未售 读书凡几秋 |
yīng guò bó yí miào wèi shàng guān chéng lóu |
应过伯夷庙 为上关城楼 |
lóu shàng néng xiāng yì xī nán zhǐ yōng zhōu |
楼上能相忆 西南指雍州 |
《送薛播擢第归河东》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由岑参所作,描绘了对朋友薛播中举后返回故乡河东的送别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各段的逐段解释:
### 首句:“薛侯故乡处,五老峰西头,归路秦树灭,到乡河水流。”
- **薛侯故乡处,五老峰西头:** 这一句首先点明了薛播的故乡位置,位于五老峰的西面。五老峰,是一个典型的山峰名称,这里使用象征性的手法,代表了薛播的故乡环境,山高水长,隐喻着故乡的宁静与自然。
- **归路秦树灭,到乡河水流:** 描述了薛播回家的路途。"秦树灭"指的是路途中树木高大,视线受阻,暗示了归途的漫长与幽深;"到乡河水流"则是强调了河流的流动,象征着薛播最终回到故乡,与家乡的自然景观相呼应,增强了诗的意境。
### 中间两联:“看君马首去,满耳蝉声愁,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
- **看君马首去:** 描述了送别场景,用马首远去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薛播离开的情景。
- **满耳蝉声愁:** 通过满耳的蝉鸣声来渲染离别的愁绪,蝉声的重复与不绝象征着不舍与哀伤。
- **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 薛播虽然中举,但诗中也隐含了对未来的不确定与期待。"献赋今未售"暗示了他在仕途上可能还有挑战,"读书凡几秋"则表达了他长时间的苦读与努力。这里既有对过去努力的回顾,也预示着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 最后两联:“应过伯夷庙,为上关城楼,楼上能相忆,西南指雍州。”
- **应过伯夷庙:** 伯夷是古代的贤人,这里的提到暗示了薛播在旅途中的精神寄托,象征着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敬仰。
- **为上关城楼:** 描述了薛播在旅途中可能经过的关卡或城市,展现了其回家途中的具体情况。
- **楼上能相忆,西南指雍州:** 这两句话表达了对薛播旅途的牵挂与思念,同时也暗示了对薛播最终目的地(雍州)的关心。"楼上能相忆"则进一步强调了对薛播的怀念之情,通过想象中的楼上景象,寄托了深深的祝福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人物活动和情感表达,展现了送别与思乡的主题,同时也蕴含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送薛播擢第归河东》古诗词赏析:
岑参的这首《送薛播擢第归河东》充满了对友人薛播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故乡、故土的深深眷恋。诗中的意象、情感与表达都富有深意,展现出一种传统的送别诗风格,同时又融入了岑参个人的情感与观察,以下是这首诗的赏析:
1. **情感层次丰富**:诗中既包含了对友人薛播中举回乡的喜悦与祝福,也隐含了对离别的不舍与淡淡的愁绪。首句“薛侯故乡处,五老峰西头”即点出了薛播的家乡所在,同时以“五老峰”这样的自然景观作为背景,为故乡赋予了浪漫与神圣的气息。而“归路秦树灭,到乡河水流”则通过路途上的自然景象变化,形象地表现了从离开到回到故乡的过程,既有乡愁的沉重,也有回归的喜悦。
2. **寓情于景**:“看君马首去,满耳蝉声愁”通过描绘友人薛播离开时的景象,以及离开后满耳的蝉声所引发的愁绪,将离别的不舍之情寓于自然之景之中,使得情感表达更为细腻和深远。
3. **对比与期待**:“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这一联既是对薛播过去求学路上的描写,也表达了对薛播未来仕途的期待与祝福。与“应过伯夷庙,为上关城楼”形成了对比,一方面是对古代先贤的敬仰,另一方面是对友人行进中的指引与祝愿。
4. **归乡之情与家乡风物的描绘**:“楼上能相忆,西南指雍州”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在友人离开后,自己站在楼上看向西南,指向故乡雍州的方向,表现了深沉的思乡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铺展,不仅展现了对友人归乡的欢欣,也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岑参通过这首诗,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对故乡的眷恋融入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之中,使得整首诗富有深意,情感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