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è hú qū
灭胡曲
xìng de qū zǐ diàn què yì shì dān chí |
幸得趋紫殿 却忆侍丹墀 |
shǐ bǐ zhòng tuī zhí jiàn shū rén mò kuī |
史笔众推直 谏书人莫窥 |
píng shēng héng zì fù chuí lǎo cǐ ān bēi |
平生恒自负 垂老此安卑 |
tóng lèi jiē xiān dá fēi cái dú hòu shí |
同类皆先达 非才独后时 |
tíng huái sù niǎo luàn jiē cǎo yè chóng bēi |
庭槐宿鸟乱 阶草夜虫悲 |
bái fà jīn wú shù qīng yún wèi yǒu qī |
白发今无数 青云未有期 |
《灭胡曲》古诗词释义:
这首《灭胡曲》的作者是岑参,下面我会逐段解释每一句的意思:
1. 幸得趋紫殿, 却忆侍丹墀: 这句诗意味着他有幸能够接近皇帝(紫殿通常指的是宫殿,丹墀则是宫殿前的台阶),但却又回忆起曾经作为侍从在宫殿前的时光。这里表达了对过去职位和地位的怀念,或许也有对权力的渴望。
2. 史笔众推直, 谏书人莫窥: 这里赞扬了作者的正直(史笔指史官记载的公正性),并暗示他的谏言书不为人所知,可能是作者感到自己的意见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或采纳。
3. 平生恒自负, 垂老此安卑: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一生中一直自视甚高,但晚年却只能在地位低下的位置上安身立命。这种对比可能反映了作者对自己的抱负与现实境遇的差距。
4. 同类皆先达, 非才独后时: 这句诗指出了作者的朋友们或同行们都已经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而自己却因为才华或机遇的问题而落后。可能是在感叹自己的才华与命运的不公。
5. 庭槐宿鸟乱, 阶草夜虫悲: 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夜晚庭院的景象,庭槐上鸟儿乱飞,阶前的草丛中夜虫哀鸣。这些自然界的景象被用来象征作者内心的哀愁和失落。
6. 白发今无数, 青云未有期: 这句话意味着作者的头发已经白了许多,而他仍然没有看到自己前途的希望,暗示他的仕途或生活境遇可能仍然不理想。
综上所述,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自己过去成就的怀念、对当前地位的不满、对朋友们成就的羡慕、以及对自己未来前景的不确定和忧虑。
《灭胡曲》古诗词赏析:
岑参的《灭胡曲》是一首五言古诗,其内容充满了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对仕途命运的感慨。这首诗中,岑参通过描述自己的政治生涯,展现了从积极向上、自信满满到最终感到失落和无奈的心理历程。
### 首句“幸得趋紫殿”表达了作者对能够亲近君主、参与朝政的自豪感和荣幸。紫殿是古代皇宫的重要建筑,象征着权力和威严。此处反映了作者早期政治生涯的辉煌与荣耀。
### “却忆侍丹墀”则通过转折,表达了对过去荣誉的怀念,与当前境遇的对比,显示出作者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当下情况的不满足。
### 接下来的“史笔众推直,谏书人莫窥”,体现了作者在朝政中的正直和勇于谏言的形象。在古代社会,直言进谏被视为君子之风,作者以此自豪,同时也暗示了他可能因为坚持正直而遭遇的阻力或不理解。
### “平生恒自负,垂老此安卑”中,“恒自负”表达了作者一贯的自信与自尊,“垂老此安卑”则表达了年老时仍处于较低职位的失落感。这种对比显示了作者职业生涯的起伏和对晚年境遇的不满。
### “同类皆先达,非才独后时”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华未能得到及时认可的感叹,与周围同僚的对比更加突出了他的无奈和不平。
### 最后,作者通过自然界的描写“庭槐宿鸟乱,阶草夜虫悲”来渲染一种凄凉的氛围,这种场景与之前描绘的个人情绪相呼应,使得整个情感更加饱满和深沉。
### “白发今无数,青云未有期”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尽管“白发”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年龄的增长,“青云未有期”则强调了理想的追求和实现尚未有明确的前景,体现了作者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自身命运的深切忧虑。
综上所述,《灭胡曲》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比手法,展现了岑参在政治生涯中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情感体验,也折射出那个时代士人对仕途、个人命运和社会公平的普遍关注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