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àng shū niàn jiù , chuí cì páo yī , lǜ tí jué jù xiàn shàng , yǐ shēn gǎn xiè
尚书念旧,垂赐袍衣,率题绝句献上,以申感谢
dōu hù xīn miè hú shì mǎ qì yì cū |
都护新灭胡 士马气亦粗 |
xiāo tiáo lǔ chén jìng tū wù tiān shān gū |
萧条虏尘净 突兀天山孤 |
《尚书念旧,垂赐袍衣,率题绝句献上,以申感谢》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岑参对尚书对旧部的恩赐表示感激的绝句。整首诗简洁明快,表达了对军事胜利的庆祝与对尚书恩赐的感激之情。下面逐句解释:
1."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都护"指的是边疆地区的军事长官,"新灭胡"说明刚结束了对胡族(北方的游牧民族)的战争,取得胜利。"士马气亦粗"意味着士兵和战马因为胜利而精神抖擞,士气旺盛,表现出战场上的昂扬斗志和胜利者的自豪感。
2."萧条虏尘净":"虏尘"指的是胡人的尘土,这里的"萧条"并不是指景物的荒凉,而是象征战争的结束。"虏尘净"表达的是战争结束,胡人的威胁被清除,边境恢复了和平。
3."突兀天山孤":"天山"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座山脉,"突兀"形容山峰高耸、突显。"孤"在这里有孤零零、唯一的意味。"天山孤"寓意在战争结束后的和平时期,天山孤峰依旧屹立,象征着胜利的坚强和大自然的宁静。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边疆的孤立,强调了胜利后的边境安全。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争胜利后的景象,赞美了都护的军事才能和国家的安全,同时也表达了对尚书(可能指的是朝廷)给予的恩赐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国家安定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希望。
《尚书念旧,垂赐袍衣,率题绝句献上,以申感谢》古诗词赏析:
岑参的这首绝句,虽然标题略显正式,但其内容却充满了边塞诗的豪迈与壮阔之感。通过简短的四句,岑参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疆战事平息后的一片宁静与壮观景象,表达了对军队英勇功绩的颂扬,以及对国家安全稳定的欣喜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首句“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开篇即直击主题,点明了边防事务得到了关键性的突破。“都护”是边疆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此处的“新灭胡”暗示了军方在与敌对抗中取得了重大胜利,既体现出岑参对战事的重视,也反映了他对军队英勇事迹的骄傲之情。同时,“士马气亦粗”不仅指军队的士气高昂,也暗含了武器装备精良、战马勇健的意味,正面展现了军队在胜利后的精神面貌和物质条件。
2. **次句“萧条虏尘净”**:通过“萧条”一词描绘战后环境的冷清,意味着战斗的结束和敌人的离去,战场上硝烟尽散,尘埃落定。这一句既是对战争残酷的侧面反映,也是对和平景象的描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 **第三句“突兀天山孤”**:这一句以“天山”为背景,通过“突兀”和“孤”字,凸显了山峰的独立和壮观。在战事平息的背景下,这不仅象征着边疆的安全和稳定,也隐含了岑参对国家疆域辽阔和力量强大的自豪之情。天山的“孤”字更是强化了岑参对大自然雄伟壮丽景色的赞美。
4. **尾句**:虽然题目中提到是献给尚书的诗,但在内容上更侧重于对边防战事的回顾和赞美。通过这一系列的描绘,岑参表达了对胜利的庆祝,对国家安全的维护,以及对国家军事力量的自豪之情。
总体来说,岑参的这首诗既是对边疆战事的精彩描绘,也是对国家繁荣、安全稳定的美好祝愿。它巧妙地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国家情怀,展现了唐代边塞诗中常见的主题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