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 mù xu fēng jì jiā rén
题苜蓿峰寄家人
yàn zhī shān xī jiǔ quán dào běi fēng chuī shā juǎn bái cǎo |
燕支山西酒泉道 北风吹沙卷白草 |
cháng ān yáo zài rì guāng biān yì jūn bú jiàn lìng rén lǎo |
长安遥在日光边 忆君不见令人老 |
《题苜蓿峰寄家人》古诗词释义:
岑参的《题苜蓿峰寄家人》这首诗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
这两句描述的是一个遥远的边塞景象,即在燕支山以西、酒泉道上的情景。"北风吹沙卷白草"描绘了北风呼啸、黄沙漫天、白草被卷起的恶劣自然环境,给人一种荒凉、遥远的感觉。
2."长安遥在日光边,"
"长安"是古代中国的都城,这里代指作者的故乡或理想之地。"遥在日光边"意味着长安在阳光的照射下,遥不可及,给人一种距离感,表达了诗人对长安的向往和怀念。
3."忆君不见令人老,"
"忆君"指的是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不见"表达了诗人无法与亲人们相聚的遗憾。"令人老"暗示了这种长期的分离和思念使得诗人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沧桑,体现了思念的痛苦和对相聚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自然景象和对遥远故乡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对家人的思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题苜蓿峰寄家人》古诗词赏析:
岑参的《题苜蓿峰寄家人》这首诗,充满了一种浓郁的情感色彩与历史的厚重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远方家人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景物描写与情感的融合**:诗的前两句“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通过描绘燕支山西的酒泉道上,北风呼啸,卷起白茫茫的沙草,营造了一种荒凉、辽阔的自然景象。这样的景物描述,不仅仅是对环境的描绘,更是情感的寄托。它象征着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与艰难,以及对远方家人的深深思念。
2. **时间与距离的对比**:“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这两句诗中,长安作为诗人理想与家的象征,与现实的远离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的“日光边”既指物理上的遥远,也暗喻了时间的漫长。通过这一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在这种思念中岁月流逝、青春渐逝的感慨。
3. **情感的深化**:整首诗的情感从对自然景象的描述逐步深化,从对外在环境的感慨,转向内心的思念与情感的痛苦。诗人不直接表达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而是通过环境的描绘,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美感中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深沉与复杂。
4. **技巧与艺术手法**:岑参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北风、白草、日光、长安等,这些元素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也深化了情感的表达。通过对比和象征,岑参成功地传达了远离家乡、思念家人的情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展现了岑参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家国情怀的深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