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hú gē

胡歌

作者:岑参 
xī xiàng lún tái wàn lǐ yú     yě zhī xiāng xìn rì yīng shū
西向轮台万里馀   也知乡信日应疏
lǒng shān yīng wǔ néng yán yǔ     wèi bào jiā rén shù jì shū
陇山鹦鹉能言语   为报家人数寄书

《胡歌》古诗词释义:

这首岑参的《胡歌》诗,描绘了作者身处边塞,离乡万里,难以与家人沟通的愁绪,以及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下是逐句解释:

1. **西向轮台万里馀**:这句诗意为作者面向西边的轮台,距离故乡万里之遥。这里提到的“轮台”是古代西域的一个城市,位于今天的新疆地区,与作者身处之地有一定的距离。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地理距离之远。

2. **也知乡信日应疏**:这句话表示作者也明白,随着距离的遥远,向家里的书信传递越来越困难,信息的传达也应当变得稀少。这里强调了信息传递的不畅,体现了诗人对与家人保持联系的渴望与实际困难之间的矛盾。

3. **陇山鹦鹉能言语**:陇山是指中国西北部的山脉,诗中提到的鹦鹉可能是指陇山地区的一种鸟类。这句诗意在借用鹦鹉会说话的特点,引出后面想要通过鹦鹉来传递信息的比喻。但实际上,这种设想并不能实现,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实际通信手段的缺乏。

4. **为报家人数寄书**:最后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的直接愿望——希望有人(可能是指鹦鹉)能够报答家乡的亲人,频繁地传递书信。这里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通信手段的无奈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诗人对遥远家乡的思念,以及对通信困难的感慨,展现了边塞生活中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蕴含了对和平、团圆的向往。

《胡歌》古诗词赏析:

岑参的《胡歌》通过精炼的诗句,展现了边疆战士的思乡之情与坚韧不拔的精神,以下是对其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

### 题目与主题
《胡歌》是岑参的一首边塞诗,题目中“胡”是指当时的西北地区,与中原汉文化相对的民族。整首诗通过描绘边疆战士与故乡的遥远距离,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边塞诗的典型主题——家国情怀与个人命运的交织。

### 诗句解析
1. **首句“西向轮台万里馀”**:开篇直接点明了边塞将士的位置和他们面临的距离挑战,轮台是古代西域的军事重镇,此处用了夸张的手法,表明了与故乡之间的遥远距离,激发了读者对将士孤独与思乡情感的想象。

2. **“也知乡信日应疏”**:进一步表达了思乡之情的深重。随着距离的遥远,通信的不便使得与家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稀少,加重了将士的孤独感和对家人的思念。

3. **“陇山鹦鹉能言语,为报家人数寄书”**:这句诗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陇山鹦鹉的“能言语”象征着将士们对家的渴望与思念,他们希望通过这种非同寻常的方式,传达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诗句也暗含了诗人对战争残酷与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通过广阔的地理空间和时间跨度,构建了深邃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边塞战士与家乡之间不可逾越的距离感。
- **情感真实**:岑参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直接表达了战士们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他们在艰苦环境下坚韧不拔的精神。
- **象征与比喻**:使用“陇山鹦鹉”的比喻,既增强了诗歌的想象力,也深化了主题,象征着将士们对家的渴望与对和平的向往。

### 总结
《胡歌》不仅展现了边塞诗的特色,更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深刻反映了战争背景下人性的光辉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岑参通过这首诗,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边疆战士的孤独与坚韧,也传递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岑参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