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 jì zhōng shū wáng shě rén
奉寄中书王舍人
lǜ yí chuán jiào yòu sēng là lǎo yān xiāo |
律仪传教诱 僧腊老烟霄 |
shù sè yī chán sòng quán shēng rù jì liáo |
树色依禅诵 泉声入寂寥 |
bǎo kān jīng mò jié huà bì jiàn nán cháo |
宝龛经末劫 画壁见南朝 |
shēn zhú fēng kāi hé hán tán yuè dòng yáo |
深竹风开合 寒潭月动摇 |
xī xīn guī jìng lǐ ài dào zuò zhōng xiāo |
息心归静理 爱道坐中宵 |
gèng yù xún zhēn qù chéng chuán guò hǎi cháo |
更欲寻真去 乘船过海潮 |
《奉寄中书王舍人》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奉寄中书王舍人》由唐代诗人皇甫曾所作,主要描绘了一个禅寺的宁静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与向往。全诗共六句,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僧侣生活与禅寺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清净之道的虔诚追求。以下是逐段解释:
1. **律仪传教诱**:此句指僧侣通过严格的戒律(律仪)来传扬佛法。律仪不仅约束个人的行为,也体现了对佛陀教义的遵守和实践,成为引诱众生向善、接受佛教教义的重要方式。
2. **僧腊老烟霄,树色依禅诵,泉声入寂寥**:这里的“僧腊”是指僧侣出家的年数,“烟霄”描绘天空与云雾相连的景象。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僧侣在岁月的积累中,通过每日的禅诵(诵读佛经)与自然界的宁静和谐共生的画面,泉声(泉水流淌的声音)在寂寥(寂静)的环境中显得尤为清晰,进一步烘托出环境的静谧。
3. **宝龛经末劫,画壁见南朝**:这句话描绘了禅寺内供奉的圣像和壁画,宝龛中供奉的佛像历经末劫(佛教中指世界末日)而依然庄严肃穆。画壁则是指墙壁上描绘的历史事件或佛教故事,这里通过“见南朝”暗示了这些故事或事件可能来自佛教发展的早期时期,即南朝时期。
4. **深竹风开合,寒潭月动摇**:深竹(长满竹子的深林)随风起舞,竹叶的开合与风声交织,寒潭(寒冷的水潭)中,月影摇曳,光影与水波的互动,营造了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这一句进一步强化了禅寺环境的清幽与超脱。
5. **息心归静理,爱道坐中宵**:息心,即摒除杂念,回归内心的平静与理智。此句表达了一种深入静理(佛教中的智慧、道理)的追求,即在夜晚的禅坐中,通过冥想或经文的诵读,实现心灵的净化与成长。坐中宵,暗示这种修行的持续性与深入性。
6. **更欲寻真去,乘船过海潮**: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真理(佛教中的“真”)的渴望,愿意通过艰苦的修行(乘船)穿越人生的“大海潮”,即种种苦难与迷惑,去寻找更高深的智慧与解脱之道。这不仅展现了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作者对精神超越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禅寺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佛教修行中追求清净、智慧与解脱的境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精神成长与自我超越的深沉思考。
《奉寄中书王舍人》古诗词赏析:
皇甫曾的这首《奉寄中书王舍人》诗,显然是致敬和表达对中书王舍人的尊敬与景仰,通过描绘一个充满禅意和肃穆氛围的寺院环境,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教义、僧侣生活以及僧侣所传递的教化的深刻感受与赞美。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律仪传教诱**:开篇即赞扬了王舍人在律仪上的示范作用,以及他通过自己的行为、言语来引导信众的教化力量。这表明了对僧侣在社会道德和精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的肯定。
2. **僧腊老烟霄,树色依禅诵**:运用了对比和描绘的技巧,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僧侣修行的专注。"僧腊"指的是僧侣出家的年份,"烟霄"则描绘了天空的广阔与祥和,与"树色"形成视觉上的对比,也暗示了时间的积淀和修行的深远。
3. **泉声入寂寥,宝龛经末劫,画壁见南朝**:这几句描绘了寺院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泉水的流淌声与周围的寂静形成和谐,宝龛中的经书历经时间的考验,墙上描绘的南朝壁画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历史感与宁静氛围的场景。
4. **深竹风开合,寒潭月动摇**:进一步描绘了寺院的自然景观,深竹在风中轻轻摇曳,寒潭中的月影随波晃动,这样的描写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美,也暗示了自然与僧侣修行的和谐共生。
5. **息心归静理,爱道坐中宵,更欲寻真去,乘船过海潮**: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理性和真理的追求,以及对僧侣精神生活的向往和敬仰。"息心"意味着内心的平静,"坐中宵"则形容了僧侣深夜晚间静坐修行的虔诚,"寻真"和"过海潮"则表达了对真理探索和精神升华的渴望。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描绘,不仅展示了中书王舍人及其寺院生活的庄严与美好,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内心对精神追求的渴望。通过这种寄情于景、寓言于事的写法,诗人在尊重与赞美的同时,也传递了对内在精神世界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