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xú dài fū fù nán hǎi
送徐大夫赴南海
tái gǔn jiān róng lǜ qín yōu bǐng huà yuán |
台衮兼戎律 勤忧秉化元 |
fèng chí dōng yē chǒng lóng jié běi fāng zūn |
凤池东掖宠 龙节北方尊 |
zhǎng lù shān hé zhuǎn qián qū gǔ jiǎo xuān |
长路山河转 前驱鼓角喧 |
rén ān bù shí lìng dì yuǎn dá jūn ēn |
人安布时令 地远答君恩 |
mù rì píng shā jiǒng qiū fēng dà pèi fān |
暮日平沙迥 秋风大旆翻 |
yú yáng zài tiān mò liàn bié xìn líng mén |
渔阳在天末 恋别信陵门 |
《送徐大夫赴南海》古诗词释义:
皇甫曾的《送徐大夫赴南海》这首诗,内容丰富,情感深沉,主要赞美了徐大夫的高贵品德和赴任南海的壮举,同时表达了对他的深切关怀和美好祝愿。下面逐段解释诗的含义:
1. **台衮兼戎律,勤忧秉化元**:
这两句赞扬了徐大夫在政务(台衮)与军事(戎律)上同时表现出的卓越才能和勤奋忧国的品质。他能够兼顾治理国家的常规政务和军队的战事,体现了他的高超能力与无私的奉献精神。
2. **凤池东掖宠,龙节北方尊**:
“凤池”和“龙节”都是古代官职的象征,这里的描述意在强调徐大夫的职位之高和身份之尊。他被委以东掖(中央官员的住所)的重任,以及北方区域的权威,显示了他深受君主的宠爱和重用。
3. **长路山河转,前驱鼓角喧**:
描述了徐大夫即将前往的南海路途漫长,山河转绕,充满了挑战。前驱的队伍中,鼓角声响起,充满了雄壮的气势,预示着前方将有一番激战或挑战等待着他。
4. **人安布时令,地远答君恩**:
这两句表达了徐大夫在远方执行任务时,会以安定民生、布施适时的政策来回应君主的恩泽。在遥远的地方,他将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的忠诚和能力,以实现国家的繁荣与稳定。
5. **暮日平沙迥,秋风大旆翻**:
描述了徐大夫启程时的景象,暮色中,平沙辽阔,景象迥然不同。秋风起时,旗帜翻飞,既充满了离别的忧伤,也象征着旅途的坚韧与不屈。
6. **渔阳在天末,恋别信陵门**:
“渔阳”在中国古代常常与边塞战事联系在一起,这里可能是指南海的边远地区。徐大夫离开京都,前往南海,心中虽然眷恋着京都的亲人(信陵门,可能指京都或家的象征),但为了国家的安宁,不得不踏上征途。这体现了他高尚的使命感与无私的牺牲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徐大夫赴南海这一事件的描绘,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祝福,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与民族的深沉关怀。
《送徐大夫赴南海》古诗词赏析:
皇甫曾的《送徐大夫赴南海》是一首具有强烈诗意的送别诗,它以唐代特有的文人气质,结合实际的政治军事背景,展示了对远行的友人深沉的关切与祝福。此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语言典雅,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1. **首联“台衮兼戎律,勤忧秉化元”**,用“台衮”代指朝廷高官,意指徐大夫不仅在文职上身居高位,还在军事上担负重任,体现了其政治军事的双重身份,展现出其勤勉与忧虑的责任感。
2. **“凤池东掖宠,龙节北方尊”**,通过“凤池”和“龙节”这样的形象化词汇,分别喻指中央和地方的尊贵地位,表现出徐大夫赴南海任职所受的荣耀和地位的提升。
3. **“长路山河转,前驱鼓角喧”**,描述了徐大夫出征的盛大场面,长路漫漫,山河转换,前有军乐鼓舞,渲染出壮丽而肃穆的氛围。
4. **“人安布时令,地远答君恩”**,表达了徐大夫在远方执行任务时,将以实际行动回应朝廷的厚恩,保护人民安全,体现其忠诚与担当。
5. **“暮日平沙迥,秋风大旆翻”**,描绘了徐大夫行进途中的景色,暮日平沙与秋风大旆,既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丽,也蕴含着深远的寓意,预示着旅程的艰苦与不平凡。
6. **“渔阳在天末,恋别信陵门”**,以“渔阳”代指目的地,表达了对旅途遥远的感慨,同时“恋别信陵门”则深情地表达了对家乡、对故土的眷恋,以及与友人的离别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不仅赞扬了徐大夫的高尚品质和勇敢精神,也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通过这样的诗歌形式,展现了唐代文人对于国家、对于理想、对于友情的独特理解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