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péi xiù cái gòng jǔ
送裴秀才贡举
bó shì běn qín guān qiú cái tiē zhí nán |
博士本秦官 求才帖职难 |
lín fēng qū tái jìng duì yuè bì chí hán |
临风曲台净 对月碧池寒 |
jiǎng xué fēn yīn zhòng zhāi cí xiǎo lòu cán |
讲学分阴重 斋祠晓漏残 |
cháo yī biàn sè chù shuāng shòu gèng yí kàn |
朝衣辨色处 双绶更宜看 |
《送裴秀才贡举》古诗词释义:
这是一首送别裴秀才参加科举考试的诗歌,全诗表达了对裴秀才才能的赞美以及对他的鼓励和祝福。下面逐段解释诗句的意思:
1. **博士本秦官,求才帖职难**:
这句提到“博士”最初是秦朝设置的官职,它的设立旨在选拔和培养人才。在文中,诗人通过这句话赞颂裴秀才的能力和才华,认为他是能够贴合职责,胜任博士职位的人才。
2. **临风曲台净,对月碧池寒**:
“临风曲台净”描绘的是裴秀才面对清风,站在曲曲的舞台上,心地纯净,展现出他内心的高度纯净和对知识的热忱。“对月碧池寒”则是在明亮的月光下,碧绿的池塘显得格外清寒,象征着裴秀才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面对的清冷挑战,但他依旧保持坚定和冷静。
3. **讲学分阴重,斋祠晓漏残**:
“讲学分阴重”意味着裴秀才在日常的教学和学术活动中,每一刻都极为宝贵,表现了他对知识的尊重和珍惜。“斋祠晓漏残”则是在清晨,斋戒的场所中,漏壶的水滴声已接近尾声,暗喻着时间的宝贵和裴秀才在有限的时间内努力提升自己的紧迫感。
4. **朝衣辨色处,双绶更宜看**:
“朝衣辨色处”指的是裴秀才在宫廷中的服饰,通过色彩辨识他的身份和地位。“双绶更宜看”则是诗人对裴秀才即将参加科举考试的祝福,预见到他未来的荣耀,希望他在考试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官职,穿上带有双绶的朝服,以彰显其成就。
这首诗通过对裴秀才才能的赞美、学习生活的描绘以及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表达了诗人对其科举之路的鼓励和支持。
《送裴秀才贡举》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送裴秀才贡举》由唐代诗人皇甫曾创作,表达了对即将参加科举考试的裴秀才的鼓励与祝愿。全诗七言律诗形式,用简洁而富有寓意的语言,描绘了裴秀才求学与应试的场景,体现了古代士人追求功名的精神和对知识的尊崇。
首联“博士本秦官,求才帖职难”开篇即展示了对教育制度的推崇,博士在古代是负责教学和研究的高级官员,这里暗示裴秀才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一种知识与道德的传承。求才不易,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时间。
接着,颔联“临风曲台净,对月碧池寒”运用自然景象来营造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氛围,象征着裴秀才在求学道路上的辛勤与专注。曲台、碧池、临风、对月,这些意象既描绘了学习环境的优美,也暗示了裴秀才内心追求知识的那份宁静与坚定。
颈联“讲学分阴重,斋祠晓漏残”进一步深化了对裴秀才勤奋学习、珍惜时间的赞美。分阴重意味着每一刻时间都无比珍贵,斋祠晓漏残则强调了他在晨光初现时便已开始学习,显示出他的刻苦和专注。
尾联“朝衣辨色处,双绶更宜看”将场景切换到科举考试中,朝衣是古代官员的服饰,辨色之处寓意着通过考试获取功名。双绶是古代官服上的配饰,此处则是对裴秀才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祝愿,希望他不仅在科举中脱颖而出,还能够在未来的仕途中有所作为。
整首诗通过对裴秀才求学与应试过程的描绘,既表现了古代士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尊重,也体现了对即将参加科举考试者的一种祝福与期望,表达了对教育和人才选拔制度的赞赏与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