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óng què jì
铜雀妓
bái cǎo huáng yún sāi shàng qiū céng suí piào qí chū bīng zhōu |
白草黄云塞上秋 曾随骠骑出并州 |
lù lú jiàn zhé qiú rán bái zhuǎn zhàn gōng duō dú bù hóu |
辘轳剑折虬髯白 转战功多独不侯 |
juǎn èr bǎi yī shí yī |
卷二百一十一 |
《铜雀妓》古诗词释义:
这首《铜雀妓》的文本断句和标题似乎有所错乱,让我们首先整理一下其结构,然后逐段解释其意思。整理后的文本应该是:
白草黄云塞上秋,曾随骠骑出并州。
辘轳剑折虬髯白,转战功多独不侯。
接下来,我们逐段解释:
1. **白草黄云塞上秋**:这句话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景象,草色白,云色黄,映衬出边塞的辽阔与荒凉,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氛围。这里的“秋”字不仅指季节,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让人联想到历史的变迁。
2. **曾随骠骑出并州**:这里“骠骑”通常指的是汉代名将霍去病,以“骠骑”代指军事将领,暗示这位诗人描述的人物过去曾跟随某位将领(可能是指类似霍去病的英雄人物)出征并州(古地名,大致指今山西一带)。这句话表达了人物过去辉煌的军事生涯。
3. **辘轳剑折虬髯白**:这里“辘轳剑”可能是某种特制的剑名,或比喻为转动不已的剑,暗示着战斗的激烈与频繁。“虬髯”通常指浓密的胡须,用来形容人物的勇猛或经历的战争之多。整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这位英雄在长期的征战中,剑已折断,胡须也因长期战斗而变得雪白,形象地展现了他年迈但仍英勇的形象。
4. **转战功多独不侯**:这句话点明了人物的最终命运。经过多年的转战,立下了许多战功,但最终却并未得到封侯的荣誉。这表达了对英雄未得应有荣耀的感慨,可能暗含了对于功名利禄、社会不公的讽刺。
总体而言,《铜雀妓》通过这段诗文,刻画了一位在边塞征战、立下赫赫战功,却未能封侯的英雄形象,展现了历史中常有的英雄末路之感,以及对社会公正的反思。
《铜雀妓》古诗词赏析:
《铜雀妓》是唐代诗人皇甫曾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及事件的深沉思考,同时也体现了其对英雄人物命运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首联:“白草黄云塞上秋”
首联以壮阔的自然景象作为背景,描绘出一幅辽远、苍茫的边塞秋景图。白草和黄云相互映衬,既表现了边塞的荒凉与辽阔,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白草代表了季节的更替,黄云则预示着战争的风云。这样的景物设置,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深沉、哀婉的氛围,为下文的英雄人物命运做铺垫。
### 颔联:“曾随骠骑出并州”
颔联直接点明了主角的身份——曾随骠骑出征并州的英雄。骠骑,本指汉代设置的武官,这里借指历史上的英勇将领。通过这一联,读者可以想象到英雄在并州战场上驰骋的英勇形象,预示了他或许在战事中立下赫赫战功。
### 颈联:“辘轳剑折虬髯白,转战功多独不侯”
颈联是全诗的核心,通过具体的人物形象和细节描绘,展现了英雄的命运。辘轳剑折,比喻英雄的武器在战斗中损毁,暗示其英勇战斗;虬髯白,形容英雄的胡须已经斑白,象征岁月的流逝和经历的沧桑。这两句通过“转战功多”与“独不侯”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赞扬英雄的英勇与功绩,后者则揭示了英雄在功成名就的同时,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封赏或荣誉。这种悲剧性命运,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历史中那些为国捐躯却未能得到公平对待的英雄人物的致敬。
### 尾联:“卷二百一十一”
尾联以具体的诗卷编号结束全诗,看似简单的一句,实则寓意深长。它不仅标示出了诗歌在诗集中的位置,还可能暗含了对历史记载的尊重与反思。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英雄的姓名和事迹可能被遗忘或埋没,而这首诗的收录,则是对他们英勇事迹的铭记和传扬。
### 总结
《铜雀妓》通过描绘边塞秋景、讲述英雄的战场经历、揭示英雄命运的悲剧,以及最终对历史记载的尊重,展现了诗人对于英雄主义的颂扬与对历史公正性的思考。这首诗不仅具有历史的深度,也充满了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唐代诗歌对于个体命运和历史公正性的关注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