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péi bié jiāng zhī ān xī
送裴别将之安西
xíng zi duì fēi péng jīn biān zhǐ tiě cōng |
行子对飞蓬 金鞭指铁骢 |
gōng míng wàn lǐ wài xīn shì yī bēi zhōng |
功名万里外 心事一杯中 |
lǔ zhàng yàn zhī běi qín chéng tài bái dōng |
虏障燕支北 秦城太白东 |
lí hún mò chóu chàng kàn qǔ bǎo dāo xióng |
离魂莫惆怅 看取宝刀雄 |
《送裴别将之安西》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送裴别将之安西》是高适所作,深情地表达了对即将远行的裴别将的送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裴别将忠诚、勇敢的赞美和对和平稳定的美好愿景。下面是逐段解释:
1.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行子,即远行的人;飞蓬,随风飘荡的蓬草,此处比喻裴别将远行时的孤独与自由。金鞭,精美的马鞭;铁骢,这里指裴别将所骑的战马。这一句描绘了裴别将远行时的情景,马鞭指向飞驰的战马,表达了他对即将开始的旅程的坚定和决心。
2.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功名,指的是裴别将追求的事业成就和荣誉;万里外,形容目标遥远而伟大。一杯中,指的是裴别将内心的复杂情感,也许包含了对家乡的思念、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即将面对挑战的勇敢。这句话表达了裴别将远赴万里之外,追求功名的同时,心中对家乡的深情难以言表。
3.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虏障,指敌人的防御工事;燕支北,燕支山的北面,这里泛指北方边境;秦城,指长安,古时秦朝的首都,即现在的西安;太白东,太白山的东面,这里指的是长安的东侧。这两句描述了裴别将远征的方向和目标所在,将北至边境,东至京师的广阔图景融入其中,显示出远征的雄伟和辽阔。
4.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离魂,即分别时的离别之魂,形容分别时的不舍;惆怅,形容心中的忧郁和悲伤;宝刀,象征裴别将的英勇和利器。这句话是高适对裴别将的鼓励和安慰,希望裴别将不要因为离别而感到悲伤,而应该以宝刀般的勇气和英勇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和征途。
整首诗充满了对裴别将的敬佩和深情,既描绘了裴别将远征的壮丽情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其的深深祝福和对国家安宁的美好愿望。
《送裴别将之安西》古诗词赏析:
这首《送裴别将之安西》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一首送别诗,充满了慷慨激昂的豪情和对友人远行的深切关怀。高适以他的典型风格,将个人情感与对国家、民族的深沉忧思融合在一起,展现了唐代边塞诗的典型特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的壮丽与豪情**:“行子对飞蓬, 金鞭指铁骢”。诗的开篇以“行子”自比友人裴别将,通过“飞蓬”(随风飘动的蓬草)的意象,描绘了友人如同游子般在广阔天地间独自前行的孤独与自由。金鞭在手,铁骢(英勇战马)随行,既有壮烈的豪情,也流露出一丝英雄末路的悲壮感。
2. **功名与心事**:“功名万里外, 心事一杯中”。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裴别将功勋卓著的期待,同时也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功名的追求是远大的,但诗人以“一杯中”来形容,既表现了对功名的淡然态度,也显示出对友情的珍视,即便远行千里,心中的情感依然深沉。
3. **空间意象的广阔与对比**:“虏障燕支北, 秦城太白东”。这里通过“虏障”(指边境的壁垒)、“燕支”(泛指北方边地)和“秦城”(长安,代指国家中心)与“太白”(山名,亦指长安的地理位置)的地理象征,展现了裴别将行程的遥远与艰辛,同时也隐含了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刻对比。
4. **结尾的鼓励与期待**:“离魂莫惆怅, 看取宝刀雄”。最后一句是对裴别将的鼓励,希望他不要因为离别而感到惆怅,因为远方的功名正需要他的宝刀去夺取。这里既有对友人的深情祝福,也暗含着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关切与期盼。
综上所述,《送裴别将之安西》是一首充满豪情与忧思的送别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壮丽的意象组合,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对国家的深切关怀,以及对边塞生活和战争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