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tóng cuī yuán wài 、 qí wú shí yí jiǔ rì yàn jīng zhào fǔ lǐ shì cáo

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

作者:高适 
měi yī gōng huáng shì     hái péi lǐ guō zhōu
每揖龚黄事   还陪李郭舟
yún cóng sì yuè qǐ     shuǐ xiàng bǎi chéng liú
云从四岳起   水向百城流
yōu yì suí dēng zhì     jiā yán jí xiàn chóu
幽意随登陟   嘉言即献酬
nǎi zhī fèng yē guì     jīn rì duì zhū hóu
乃知缝掖贵   今日对诸侯

《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古诗词释义:

《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诗。下面逐段解释此诗意思:

**首联:**
"每揖龚黄事, 还陪李郭舟"
这里提到的“龚黄”指的是龚遂和黄霸,两位著名的汉代地方官吏,以治理有方、民安国泰著称。"李郭舟"则是对李郭(李泌、郭子仪)的引用,这里指的是一种名臣同舟共济的场景。这一联表达了作者与崔员外、綦毋拾遗一同庆祝,回顾了过去与这些官员同舟共济、共同处理政务的时光,体现了一种历史传承与合作共事的情怀。

**颔联:**
"云从四岳起, 水向百城流"
“四岳”通常指中国的四座名山,此联描绘了一幅云起四岳、水流百城的壮丽景象,运用自然景观的壮阔来比喻与会者的才华横溢和政绩卓著,也体现了宴会上畅谈政事的场景。

**颈联:**
"幽意随登陟, 嘉言即献酬"
“幽意”指深沉的、不易言喻的心意或思想。“登陟”是指登高望远,这里可能是指宴会上的交谈、互动。这一联表达的是与会者在宴会上抒发内心想法,相互交流观点和建议的过程,充满深思和智慧的交流。

**尾联:**
"乃知缝掖贵, 今日对诸侯"
“缝掖”是古代读书人穿的服装,这里借以表达知识分子的尊贵地位。“诸侯”则指古代的君主或贵族。这一联总结了宴会的主旨,即在这样的高雅场合,无论是官员还是文士,都能以知识、智慧和才华得到尊重和重视,强调了文化、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与会者之间的相互尊重与学术交流的价值。

综上,这首诗描绘了在九日(即重阳节)宴会上,高适与崔员外、綦毋拾遗等同僚、文士共聚一堂的场景,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历史人物的引用以及宴会中深入交流的场景,表达了对传统美德、文人士大夫精神的颂扬,以及对知识、教育、合作共事的重视。

《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古诗词赏析:

《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这首诗是由唐代诗人高适所作,通过对宴会情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时局和自己身份地位的一种感慨。

首先,标题中的“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提示了聚会的参与者与地点。崔员外、綦毋拾遗、李士曹均为当时社会上具有一定地位和声望的人物,而九日则指的是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这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常与登高、赏菊、饮酒等活动相结合,象征着对生命的敬重和对自然的亲近。

诗中的前两联(每揖龚黄事,还陪李郭舟,云从四岳起,水向百城流)用典故和自然景象描绘宴会的场景,展示了与会者们的风雅和宴会的壮丽。"龚黄"指汉代的龚遂和黄霸,他们以廉洁公正著称;"李郭"则指晋代的李重和郭泰,他们以文学修养和风度而闻名。这两句诗暗示了与会者们的高尚品格和卓越才华。"云从四岳起"和"水向百城流"则是自然景象的描绘,象征着宴会的气氛热烈、壮阔。

后两联(幽意随登陟,嘉言即献酬,乃知缝掖贵,今日对诸侯)则转而表达情感与思考。"幽意随登陟"暗示着与会者们在宴会上分享的不仅仅是欢声笑语,还有深邃的思想和情感。"嘉言即献酬"则表明了与会者之间的尊重与交流,每个人的话语都充满价值。"缝掖贵"一词,古代缝掖指的是一种礼服,这里可能暗喻了知识分子或官员的地位与价值。"今日对诸侯"则表明了与会者们在宴会中不仅享受了个人的乐趣,还可能参与到了某种重要的社会或政治活动中,体现了他们在这个社会中的角色与影响。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高适对友谊、身份地位以及社会角色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自然与高尚人文的向往和追求。

高适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