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ù dé zhǎng zhōu yuàn sòng lǐ huì
赋得长洲苑送李惠
chūn bàn liáng shān zhèng luò huā tái héng shòu lǜ xiàng tiān yá |
春半梁山正落花 台衡受律向天涯 |
nán qù yuán shēng bàng shuāng jié xī lái jiāng sè rào qiān jiā |
南去猿声傍双节 西来江色绕千家 |
fēng chuī huà jiǎo gū chéng xiǎo lín yìng é méi piàn yuè xié |
风吹画角孤城晓 林映蛾眉片月斜 |
yǐ jiàn miào mó néng yù shǔ xīn wén gèng xǐ bào jīn huá |
已见庙谟能喻蜀 新文更喜报金华 |
《赋得长洲苑送李惠》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赋得长洲苑送李惠》由唐代诗人郎士元所作,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绘长洲苑的春日景象,寄托了对友人李惠的深情厚谊。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1. **春半梁山正落花, 台衡受律向天涯。**
- 这句诗开篇描绘了春日梁山的景象,满山落花,春天的气息十分浓厚。同时提到“台衡”,这里可能是代指皇帝或权力的象征,暗示李惠即将远离京城,去往远方。这里的“天涯”进一步强调了李惠行将远行的遥远与孤独。
2. **南去猿声傍双节, 西来江色绕千家。**
- “南去”和“西来”分别描绘了猿猴的叫声和江水流动的情景。这里用“猿声”和“江色”来营造送别的氛围,猿猴的哀鸣增加了离别的伤感,而江水的流动则象征着李惠此行路途的悠长。同时,“双节”可能是指李惠的行旅或是友人送行的场景,增添了一种对友人此行的关切和不舍。
3. **风吹画角孤城晓, 林映蛾眉片月斜。**
- 这两句描绘了清晨的景象。晨风中传来画角的声音,渲染出一种清冷的氛围。孤城晓则暗示了友人即将离别的场景。最后一句“林映蛾眉片月斜”则以自然美景作为背景,月亮斜挂树梢,既美丽又带有几分离别的凄凉。
4. **已见庙谟能喻蜀, 新文更喜报金华。**
- 这两句诗的最后一部分,转而表达对友人才能的赞赏和期待。这里提到“庙谟能喻蜀”,可能是用古代名臣的智慧来比喻李惠的才华,暗示他此行不仅能够更好地治理所去之地,如古代的蜀地,还能有所建树。最后的“新文更喜报金华”,则是对李惠在异乡可能创作的新作品表示期待,希望他能够带来更多的文学成就,为金华等地区带来荣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长洲苑的春日景象,表达了对友人李惠远行的深情关怀和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同时也蕴含了对友情与离别的感慨。
《赋得长洲苑送李惠》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赋得长洲苑送李惠》是唐代诗人郎士元的作品,诗中的内容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赏析:
1. **春半梁山正落花**:春天过半,梁山上的花正在飘落。这句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感伤的氛围,暗示了离别的季节性,使得离别的场景更加凄美。
2. **台衡受律向天涯**:这里“台衡”指代朝廷,“受律”意味着李惠即将前往远方的朝廷任职。诗人以这种寓意深刻的表达方式,展现了友人即将远行的壮志和离开的决绝,同时也蕴含着对友人未来官途顺畅、建功立业的祝愿。
3. **南去猿声傍双节**:南去的路上,猿猴的哀鸣声伴随在李惠的身旁。猿猴的哀鸣声常被用来象征离愁别绪,这句通过自然界的声响,增强了离别的感伤氛围。
4. **西来江色绕千家**:江水从西而来,环绕着千家万户。这句描绘了江水的流动与人民生活的图景,象征着友人即将踏上新的旅程,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即将融入新环境的祝福。
5. **风吹画角孤城晓**:晨曦中,风吹动着城墙上的画角。这里通过清晨的景色和特定的音乐(画角,古代军队在晨起时吹角,以唤醒士兵),表现了离别的孤独与伤感,以及对友人未来在异乡生活可能面临的挑战的担忧。
6. **林映蛾眉片月斜**:林间的月光映照着友人的侧脸,斜月衬托出一种哀愁和离别的气氛。这里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7. **已见庙谟能喻蜀**:诗人提到李惠所去之地能够用古代的庙谷新喻蜀地,暗含对友人知识与智慧的赞赏,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在新环境中能够适应、开创事业的期待。
8. **新文更喜报金华**: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李惠新作的期待,希望听到他从金华传来的好消息。这里不仅表达了对友人艺术成就的关心,也寄托了对友人未来生活和事业顺利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离别的哀愁,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前程的期待与祝福,展现了唐代文人送别诗中常见的伤感与希望交织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