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é fáng shì qīng
别房士清
cǎo shēn nà kě fǎng dì jiǔ zǔ xiāng chuán |
草深那可访 地久阻相传 |
sǎn màn sān qiū yǔ shū wú wàn lǐ yān |
散漫三秋雨 疏芜万里烟 |
dōu mí cǎi lán chù qiáng jì guǎn wá nián |
都迷采兰处 强记馆娃年 |
kè yǒu yóu wú zhě lín fēng sī miǎo rán |
客有游吴者 临风思眇然 |
《别房士清》古诗词释义:
郎士元的《别房士清》是唐代诗人的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篇。以下是对这首诗各段落的大致解释:
### 第一段:
**草深那可访,地久阻相传,**
这句话表达了对好友房士清的怀念,暗示与好友相聚的地点已被茂密的草木覆盖,难以寻访,时间久远后,关于彼此的回忆也变得模糊,无法清晰传述。
### 第二段:
**散漫三秋雨,疏芜万里烟,**
这里的描述充满了自然景象的运用,形象地描绘了秋雨绵绵、烟雾迷蒙的景象。这种景象不仅增强了诗的意境美,也暗喻了离别后时光的流逝和内心的寂寥。
### 第三段:
**都迷采兰处,强记馆娃年,**
“采兰处”可能指的是采摘兰花的地方,这里用兰花作为象征,暗示着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诗人说,所有的美好回忆都变得模糊,只能勉强记得与房士清一起度过的“馆娃年”,即美好的时光。
### 第四段:
**客有游吴者,临风思眇然,**
这最后一段是诗人对于他人的感慨,即如果有远方的客人路过,面对风吹过的地方,或许也会有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深深怀念,思绪悠远。诗人将情感扩大,不仅仅是为房士清的离别而伤感,也是对时间流逝、人事更迭的普遍感慨。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好友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时光易逝、美好记忆渐行渐远的无奈和忧伤。
《别房士清》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由唐代诗人郎士元所作,题为《别房士清》,是一首悼念友人,表达离别之情和思念之意的诗歌。郎士元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场景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个人情感,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幽远的氛围。
首先,“草深那可访,地久阻相传”两句,开篇即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痛和相思之苦。"草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遥远,"那可访"表达了想见却无法实现的遗憾;"地久"和"阻相传"则暗示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使相聚成为一种奢侈。
接着,“散漫三秋雨,疏芜万里烟”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离别之后所感受到的凄清与孤寂。"三秋雨"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哀愁,"疏芜万里烟"则以烟雾迷漫的形象,形象地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离别后内心的迷茫和无尽的等待。
随后,“都迷采兰处,强记馆娃年”两句,以自然景观和历史典故为载体,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怀念。"采兰处"可能指的是寻找兰花的地方,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回忆;"馆娃年"则可能指的是吴王夫差的妃子西施的故事,暗示着历史上的美丽传说与个人的回忆交织在一起。
最后,“客有游吴者,临风思眇然”一句,通过别人的游历和对风的感触,将主题升华,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开后内心的孤独和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临风思眇然"中的"眇然"意指渺小、微不足道,这里则强调了思念的深沉和个体在广阔时空中的渺小感,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艺术感染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写、历史典故的引用以及对时间、空间和情感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离别之痛。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浓厚的忧郁美和哀愁之美,表达了对生命、时间、空间和情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