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ùn zhōu nán guō liú bié ( yī zuò láng shì yuán shī )
润州南郭留别(一作郎士元诗)
miào chuī yáng yè dòng bēi jiā hú mǎ yíng fēng qǐ hèn shē |
妙吹杨叶动悲笳 胡马迎风起恨赊 |
ruò shì yàn mén hán yuè yè cǐ shí yīng juǎn jǐn jīng shā |
若是雁门寒月夜 此时应卷尽惊沙 |
tiān shēng yī yì gèng wú lún liáo liàng yōu yīn miào rù shén |
天生一艺更无伦 寥亮幽音妙入神 |
chuī xiàng bié lí pān zhé chù dāng yīng hé yǒu duàn cháng rén |
吹向别离攀折处 当应合有断肠人 |
juǎn èr bǎi sì shí jiǔ |
卷二百四十九 |
《润州南郭留别(一作郎士元诗)》古诗词释义:
《润州南郭留别》这首诗的意境和内容较深,包含着情感、艺术和地理的多重元素,以下是逐段解释:
首句“妙吹杨叶动悲笳”描绘了吹奏者用其技艺吹动杨树叶,同时伴随悲哀的笳声。这里的笳声可能是某种传统的乐器声,以传达哀伤的情绪。在整首诗中,笳声都象征着分离、离别和悲伤的情绪。
第二句“胡马迎风起恨赊”进一步描绘了风中胡马的反应,这里“胡马”可能象征着远方的思念或是离别的情绪在空气中弥漫。整个句子传达了因分离而产生的思念与哀伤,随风飘散到远方。
“若是雁门寒月夜”和“此时应卷尽惊沙”这两句将场景切换到了一个寒冷的夜晚,雁门山地区是边境之地,常常与战争和离别相关联。在这寒冷的夜晚,风卷起沙尘,与开头的笳声呼应,增加了诗中的哀愁与离别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天生一艺更无伦,寥亮幽音妙入神”赞美了吹奏者的技艺,说他拥有独一无二的艺术才能,其演奏的音乐清越而深邃,达到了艺术的最高境界。这里赞扬了音乐本身的美妙以及演奏者的高超技艺。
“吹向别离攀折处,当应合有断肠人”则是点明了这首乐曲的主题,即离别。音乐在离别的地点演奏,能够触动人心,仿佛每一个听者都能感受到离别带来的痛苦。这里表达了音乐在情感表达上的强大力量。
整首诗通过描述音乐与离别的关系,以及对演奏者技艺的赞美,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和艺术氛围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告别,同时也借音乐展现了人类在面对离别时的普遍情感体验。
《润州南郭留别(一作郎士元诗)》古诗词赏析:
郎士元的《润州南郭留别》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绘离别场景以及吹笛人技艺之高超,表达了离别之痛与对友情的珍视。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首句“妙吹杨叶动悲笳”**:开篇就用“妙吹”和“悲笳”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悲伤氛围。杨叶与悲笳的组合,既是对吹笛技艺的赞美,也暗示了离别时的忧郁心情。
2. **“胡马迎风起恨赊”**:此处以“胡马”迎风、起恨赊(赊欠,指难以满足的恨意)描绘了离别时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前一句相呼应,进一步加深了离别场景的哀愁氛围。
3. **“若是雁门寒月夜,此时应卷尽惊沙”**:运用了雁门关的典故,设想在月夜下,若此时正值雁门关外的寒冷夜晚,风吹起的沙尘也仿佛是离愁别绪,将情感推向极致,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4. **“天生一艺更无伦,寥亮幽音妙入神”**:这两句赞美了吹笛人的技艺,强调其音乐的高超,使之如同天赐之物,无法与之相比。这不仅是对吹笛技艺的赞美,也是对艺术魅力的推崇。
5. **“吹向别离攀折处,当应合有断肠人”**:此句直抒胸臆,强调了音乐在离别时的独特作用,能够触动人心深处的情感,使得即便是旁观者,也会感到心灵的震撼。
6. **“卷二百四十九”**:这是诗集的编排号,不直接影响诗歌的赏析,但体现了此诗在文学史上的位置和价值。
总体来说,《润州南郭留别》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铺垫,深刻表达了离别之痛与对艺术美的向往,展现了古代文人对友情与自然、艺术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