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ēng shèng shàn sì gé ( yī tí zuò dēng shǎo shì shān )
登圣善寺阁(一题作登少室山)
fēng hòu yǐ yīng tóng lǐng běi yún shān réng xǐ shì zhōng nán |
风候已应同岭北 云山仍喜似终南 |
( 《 tí zhāng pǔ yì 》 《 fāng yú shèng lǎn 》 ) |
(《题漳浦驿》 《方舆胜览》) |
《登圣善寺阁(一题作登少室山)》古诗词释义:
作者:常衮,唐朝著名诗人,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太傅。其诗文在唐代文坛上颇有影响力,风格典雅而颇有风骨。《登圣善寺阁》为常衮的一首诗作,全诗虽未直接列出,但根据标题和提供的诗句片段,可以推测诗中所描述的是诗人登高远眺圣善寺阁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内心的宁静感受。
### 诗文解释
1. **风候已应同岭北, 云山仍喜似终南,**(《题漳浦驿》,《方舆胜览》)
- **风候已应同岭北**:这里的“岭北”指的是北方的山脉,诗人形容在登高之际,已经感受到与北方山脉相似的气候和风候。这既可能是对地理环境的描述,也隐含着诗人内心对北方自然风光的向往和认同,暗示着一种精神上的回归或共鸣。
- **云山仍喜似终南**:诗人接着用“云山”描述所见的景象,表示这些云雾缭绕的山峦让他喜悦不已,它们与终南山(位于陕西境内,是著名的山脉之一)相似。终南山在唐代文人笔下常被描绘为神仙隐居之地,充满神秘与清幽的氛围。通过将眼前的景象与终南山相比较,诗人既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喜爱,也寄寓了对理想之地的向往,可能暗含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对超然物外心境的追求。
综合以上分析,常衮通过此诗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以及对精神自由和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这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来抒发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的方式,是唐代文人诗作中常见的手法,体现了唐代文学的审美特质和人文关怀。
《登圣善寺阁(一题作登少室山)》古诗词赏析:
常衮的这首诗《登圣善寺阁》,题为"登少室山",实际上是描述了作者在某处高处俯瞰四周景色时的感受。这首诗描绘了风候、云山,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细腻的感受力和审美情趣。
首句"风候已应同岭北",直接描绘了风候的特点,让人感受到一种与岭北相似的气候环境。这里使用了“应”字,暗示了气候、风候的自然和谐统一,营造了一种平静而和谐的氛围。
次句"云山仍喜似终南",通过"喜"字表达了诗人对眼前云雾缭绕的山景的喜爱之情,"似终南"则说明了这些山景与终南山(中国陕西省的一座著名山脉)相似,既强调了山景的美丽,又通过与著名山脉的对比,提升了眼前的景色的审美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通过这样的描述,不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能引发读者对于自然、生活以及内心情感的共鸣,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风候、云山的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细腻表达,构建了一幅富有自然之美和情感深度的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到见解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