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ǔ sāi qū
古塞曲
yù hú zhī sù jié zhǐ shuǐ fù zhōng chéng |
玉壶知素结 止水复中澄 |
jiān bái néng xū shòu qīng hán dé zì níng |
坚白能虚受 清寒得自凝 |
fēn xíng tóng xiǎo jìng zhào wù yǎn xiāo dēng |
分形同晓镜 照物掩宵灯 |
bì yìng yuán guāng rù rén jīng shuǎng qì líng |
壁映圆光入 人惊爽气凌 |
jīn léi hé zú guì yáo xí jǐ huí shēng |
金罍何足贵 瑶席几回升 |
zhèng zhí qiú guī zàn tí xié gòng yǐn bīng |
正值求珪瓒 提携共饮冰 |
《古塞曲》古诗词释义:
王季友的古塞曲,是一首寓意深远的诗篇,让我们逐段解析其意:
1. **玉壶知素结, 止水复中澄**:
这两句诗中,“玉壶”和“止水”皆为清雅之物,象征着内心的纯洁与宁静。“素结”指的是纯洁的结交,表达了作者追求真挚、纯粹友谊的情感。“复中澄”则暗示了内心的清澈如水,不受外界纷扰的侵扰,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2. **坚白能虚受, 清寒得自凝**:
“坚白”比喻坚贞不渝的品质,“虚受”则是形容谦虚接受一切,不固执己见。这句诗强调了在坚持自我原则的同时,也应保持开放的心态,虚心接纳他人的观点。“清寒得自凝”则代表了在纯净的内心世界中,寒冷(比喻困难、挑战)也能自成冰晶,象征着无论遭遇何种困境,都能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强。
3. **分形同晓镜, 照物掩宵灯**:
这两句诗用晓镜和宵灯作比,晓镜如镜子般反射出事物的真实面貌,即使在夜晚的灯光中也能看到事物的全貌,强调了公正、真实的价值观。通过“分形”和“照物”的描述,体现了作者对事物本质深入洞察的能力。
4. **壁映圆光入, 人惊爽气凌**:
“壁映圆光入”描绘了一幅光亮从墙壁的圆形洞口映入的画面,象征着真理或正道的揭示。而“人惊爽气凌”则表示当人们接触到真理时,内心会产生一种清爽、超脱的感觉,代表着心灵的觉醒与升华。
5. **金罍何足贵, 瑶席几回升**:
“金罍”指的是一种珍贵的酒器,但诗中强调“何足贵”,即并非只有物质的财富和奢侈品才能体现价值,暗示了精神的富足更为珍贵。“瑶席”则象征着高雅的聚会场所,几度升起意味着此类聚会多次举办,体现了作者对高尚情操与精神追求的重视。
6. **正值求珪瓒, 提携共饮冰**:
“珪瓒”是古代贵族宴席上的器皿,用以盛放酒浆,象征着礼仪与尊贵。“正值求”表达了在恰当的时机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提携共饮冰”则意味着与他人共享清凉、纯净的饮品,象征着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共同成长与进步,共享成果。
综上所述,王季友的古塞曲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展现了个人内心世界的纯净、坚持真理、与人和谐相处以及追求高尚情操的生活态度。
《古塞曲》古诗词赏析:
《古塞曲》这首诗,王季友以其深刻的观察力和独到的感悟,将自然与哲理、情感与意象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深邃而凝重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首联“玉壶知素结, 止水复中澄”**:诗人以玉壶和止水为喻,暗示了内心的纯净与清明。玉壶的“素结”和止水的“中澄”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宁静之美,也暗含了诗人对自身品格的期许,渴望内心的纯净与坚定。
2. **颔联“坚白能虚受, 清寒得自凝”**:通过坚白的物象(如玉石)能够虚受,表示接纳万物而不带偏见,清寒的环境自然凝结出纯净之物,体现了诗人对于世间万物的包容与理解,以及对自然法则的尊崇。
3. **颈联“分形同晓镜, 照物掩宵灯”**:这一联以晓镜和宵灯为喻,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晓镜代表着清晰明亮的视野,能够反映出世界的本质;而宵灯则在夜晚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二者结合,寓意着诗人既有洞察世界的清醒,又有引领方向的智慧与勇气。
4. **尾联“壁映圆光入, 人惊爽气凌”**:此处通过墙壁反射的圆光和爽气凌人,描绘了一种超然于世俗之上的精神境界,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5. **“金罍何足贵, 瑶席几回升”**:以金罍(盛酒器)和瑶席(高贵的宴席)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物质享受的淡然态度,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提升。
6. **“正值求珪瓒, 提携共饮冰”**:这一联最后以珪瓒(古代的酒器)和共饮冰来结束,暗示诗人追求的是高尚的精神追求和与志同道合者的深厚友谊。共饮冰,可能还寓意着分享清凉、纯粹的智慧和情感,共同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和困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悟,也传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高尚人格的追求。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对自我品格的期许、对精神世界的向往,以及对生活态度的超然和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