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ǎo sī
晓思
niǎo míng sāng yè jiān lǜ tiáo fù róu róu |
鸟鸣桑叶间 绿条复柔柔 |
pān kàn qù shǒu jìn fàng xià cháng cháng gōu |
攀看去手近 放下长长钩 |
huáng huā gài yě tián bái mǎ shào nián yóu |
黄花盖野田 白马少年游 |
suǒ niàn qǐ huí gù liáng rén zài gāo lóu |
所念岂回顾 良人在高楼 |
《晓思》古诗词释义:
《晓思》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远方爱人思念的深切。以下是逐段解释:
首句“鸟鸣桑叶间,绿条复柔柔”,描述了清晨时分,鸟儿在桑叶之间鸣叫,绿叶在晨光中显得柔软。这里以自然界的动态景象作为开篇,营造出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
接下来的“攀看去手近,放下长长钩”,仿佛诗人亲自去摘取桑叶,却又轻轻地放下了手中的“钩”。这可能是在比喻诗人对远方的思念,想要接近却又因为某种原因(可能是情感的复杂性或现实的限制)而暂时放下,表达了一种难以实现的接近与放弃的情感。
“黄花盖野田,白马少年游”,诗人转而观察到黄花覆盖的田野,以及远处骑着白马的少年。这里以生动的场景,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年轻活力,同时也可能暗喻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的“所念岂回顾,良人在高楼”,诗人感慨自己思念的人(良人)或许并不会回头,而他(她)可能正处在高楼之上。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爱人思念的深切,以及对两人之间距离和障碍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爱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同时也透露出在现实与情感追求之间面临的复杂与挑战。
《晓思》古诗词赏析:
王建的《晓思》是一首富有画面感和情感深度的古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清晨的自然景色与情感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远方良人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自然景色的描绘**:诗的开头描绘了一幅清晨的景象,用“鸟鸣桑叶间,绿条复柔柔”勾勒出初醒的自然之景,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鸟儿在桑叶间鸣叫,绿树的枝条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
2. **动作细节的展现**:“攀看去手近,放下长长钩”这两句通过描述一个人的动作,进一步丰富了场景的层次感。从“攀看”到“手近”再到“放下”“长长钩”,暗示了诗人的动作从好奇到深入,最后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而暂停。这或许是在寻找或者体验某种事物,也可能是对某种情感的探索。
3. **情感的寄托**:“黄花盖野田,白马少年游”这句诗通过自然景观与人物形象的结合,寄托了诗人的思绪与情感。黄花覆盖的田野、白马上的少年,构成了一幅带有远行与自由意味的画面,暗示着诗人的思念与远方的关联,可能代表了诗人对某位远方之人的怀念,或者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向往。
4. **情感的表达**:“所念岂回顾,良人在高楼”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远方良人的深深思念。在诗人的心中,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繁华或自由,最牵挂的还是那个在高楼中的爱人。这种情感的表达直接而深刻,展现了古诗词中常见的情感主题——思念与牵挂。
整体来看,《晓思》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色描绘与情感表达,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情感寄托与思念之情。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与思绪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