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ī shān liú bié zi zhí èr shǒu
归山留别子侄二首
xiāo tiáo lǚ shè kè xīn jīng duàn xù sēng fáng jìng yòu qīng |
萧条旅舍客心惊 断续僧房静又清 |
jiè wèn chán shēng hé suǒ wèi rén jiā gǔ sì liǎng bān shēng |
借问蝉声何所为 人家古寺两般声 |
《归山留别子侄二首》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商所作的《归山留别子侄二首》,第一首的前四句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与即将告别子侄的情景。让我们逐句解释:
1. **萧条旅舍客心惊**:这一句描述了诗人在一个萧瑟、空旷的旅舍中感到心惊的情景。旅舍可能是位于一个偏僻、人迹罕至的地方,给人一种孤独和不安的感觉,因此诗人的内心产生了惊悸。
2. **断续僧房静又清**:接下来,诗人转向描述了僧房的情况。这里的“僧房”指的可能是寺庙中的一间静室。用“断续”来形容这里的环境,可能是在暗示僧房内或周围环境的某种波动,如微风的吹拂或是远处传来的声音。而“静又清”则强调了环境的宁静与清晰,暗示了一种远离尘嚣、心灵得以净化的氛围。
3. **借问蝉声何所为**:这一句是诗人向蝉声发问,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界声音的好奇和思考。蝉声在这里成为了触发诗人情感和思绪的媒介,可能是对生命、时间流逝的感慨,或者是对自然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反思。
4. **人家古寺两般声**:最后一句中,“人家”指的是周围的居民,“古寺”则指的是附近历史悠久的寺庙。这两者之间的声音对比,可能意味着诗人在即将告别子侄时,内心涌动的复杂情绪。这种情绪可能包含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与亲人离别时的感伤。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以及与亲人分别时的内心世界的一种深入思考。通过“旅舍”、“僧房”、“蝉声”和“人家古寺”的描绘,诗人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对生活独特而深刻的洞察。
《归山留别子侄二首》古诗词赏析:
刘商的这首诗《归山留别子侄二首》中的第一首,通过描绘离别时的场景和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归隐山林前对亲人的留恋与对出世生活的向往。这首诗简洁而深沉,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 首句“萧条旅舍客心惊”:
这句诗以“萧条”二字开头,立即营造出一种孤寂、荒凉的氛围,暗示诗人离开熟悉的环境,步入未知的旅途时内心的不安和惊悸。这里的“旅舍”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也是诗人情感上的寄托地,离开它意味着割舍与变化,这种变化对“客”(旅人、陌生人)来说总是令人不安的。
### “断续僧房静又清”:
“断续僧房静又清”描绘了一种不同于旅舍的环境——僧房。这里的“静”与“清”不仅指环境的宁静和清澈,更蕴含着禅意和内心的平和。与旅舍的不安形成对比,僧房提供了一种避世、静心的环境。这种环境的对比,暗示了诗人内心对平静、超脱生活的向往,预示着即将踏上归隐之路的决心。
### “借问蝉声何所为,人家古寺两般声”:
最后两句诗巧妙地将自然界的蝉声与人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蝉声何所为?”通过这个问题,诗人将自然现象与人类的生活、情感、思考相连,探讨了生命的本质、存在的意义和自然与人的关系。同时,将“人家”与“古寺”的声音相比较,暗示了对传统生活与隐逸生活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思考。这里,诗人不仅在用自然现象表达深沉的情感,更在探索人生道路的选择与内心世界的冲突与和谐。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情感挖掘,展现了诗人离别时的复杂心情和对归隐生活的期待。通过对旅舍与僧房、世俗与超然的对比,诗人在留别子侄的同时,也向读者传达了一种对内心平静与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