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lǐ sī zhí guī zhè dōng mù jiān jì bào xíng jūn … píng jùn wáng ( yī zuò zhū zhǎng wén shī )
送李司直归浙东幕兼寄鲍行军…平郡王(一作朱长文诗)
sàn mù jīn hé xìng liáng gōng bù qì juān |
散木今何幸 良工不弃捐 |
lì wēi cán yī zhù cái báo yǎng qún xián |
力微惭一柱 材薄仰群弦 |
qiě xǐ shēng xiāng yìng níng cí jì lǚ qiān |
且喜声相应 宁辞迹屡迁 |
zhī yīn rú jiàn shǎng yǎ diào wèi jūn chuán |
知音如见赏 雅调为君传 |
《送李司直归浙东幕兼寄鲍行军…平郡王(一作朱长文诗)》古诗词释义:
朱湾的这首诗表达了送别友人和寄情思的深意,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抒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友情与对音律艺术的热爱。下面是对这首诗各句的逐段解释:
1. **散木今何幸,良工不弃捐,** - 散木指的是普通木材,比喻作者自己或其他普通人。这里表达的意思是,虽然自己并不出众,但仍然有幸被欣赏(良工指有才华或有能力的识人者)并得到机会展现自己。
2. **力微惭一柱,材薄仰群弦,** - “力微惭一柱”意味着自己的力量微小,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惭愧,但“材薄仰群弦”则表示即使才华浅薄,也希望能像众多弦乐一样,虽小有贡献,但通过群体的力量,也能发出美妙的音乐。这里反映了作者对自我价值的反思和对群体协作的欣赏。
3. **且喜声相应,宁辞迹屡迁,** - “声相应”意味着声音相互应和,比喻友情或艺术创作上的和谐共鸣。“宁辞迹屡迁”则表示不介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即使朋友分离,也不因距离或时间的变迁而改变对彼此的珍惜和友情。
4. **知音如见赏,雅调为君传** - “知音”指的是理解并欣赏自己艺术或才华的人。这句话表达的是,如果有真正懂得欣赏的人,作者愿意将自己的“雅调”(高雅的音乐或艺术作品)传承下去,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更多人理解和欣赏,延续艺术的魅力。
整首诗通过木材、音乐等比喻,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艺术创作和传播的追求。诗中既有对个人才华的自省,也有对友情和艺术传承的渴望,情感真挚而深刻。
《送李司直归浙东幕兼寄鲍行军…平郡王(一作朱长文诗)》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以朱湾的视角,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他归途的关切,同时也融入了对友情、艺术和人生旅途的哲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首句:“散木今何幸,良工不弃捐”
朱湾以“散木”自比,寓意平凡或不被重视的人。这里,他表达了一种庆幸的情感,即虽为“散木”,却能被“良工”(意指知音或理解他的朋友)所发现并赏识。这一句暗含了对自己才华和价值的肯定,同时对遇到理解与欣赏他的人感到庆幸。
### 中间部分:“力微惭一柱,材薄仰群弦”
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他对自身能力的认识与谦逊的态度。他觉得自己犹如“力微”之“一柱”,能力有限,却又“材薄”地仰望于“群弦”,意指在众多优秀人才中,自己只是其中的一员。这里既有对自身成就的谦虚自省,也体现了他对团队合作和共享成功的重视。
### 后段:“且喜声相应,宁辞迹屡迁,知音如见赏,雅调为君传”
这些句子流露出对友情和艺术的珍视。他以“声相应”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和情感的共鸣,表示无论“迹屡迁”(即生活的变迁),都不会减少他们之间的友谊和理解。对于友情的珍视,让他愿意为了朋友的喜悦而传递“雅调”,即美好的情感和艺术。这一部分展示了诗人在友情、艺术和人生旅途中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
### 总结
朱湾的这首诗,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对友情、艺术以及生活态度的深刻反思。它通过自比“散木”和“良工”的关系,传达出对知音的珍视和对人生旅途的积极态度。通过“声相应”、“迹屡迁”和“雅调”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在变化中寻求稳定情感和艺术价值的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富有哲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世界和文学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