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péi zhōng chéng chū shǐ
送裴中丞出使
xiù hù shā chuāng běi lǐ shēn xiāng fēng àn dòng fèng huáng zān |
绣户纱窗北里深 香风暗动凤凰簪 |
zǔ xún cháng zài jiā rén shǒu dāo chǐ kōng yáo hán nǚ xīn |
组紃常在佳人手 刀尺空摇寒女心 |
yù xué qí ōu zhú yún guǎn hái sī chǔ liàn fú shuāng zhēn |
欲学齐讴逐云管 还思楚练拂霜砧 |
dōng jiā shào fù dāng jī zhī yīng niàn wú yī xuě mǎn lín |
东家少妇当机织 应念无衣雪满林 |
《送裴中丞出使》古诗词释义:
这首《送裴中丞出使》是唐代诗人杨巨源为送别裴中丞出使时所作,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和情景描绘,传达了对裴中丞出使的祝愿以及对边疆和平的向往。下面逐段解释:
1. **绣户纱窗北里深, 香风暗动凤凰簪**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宫廷内景,用“绣户纱窗”这样的华美词汇描绘出裴中丞家宅的精致,北里深的环境暗示了其地位的显赫。香风暗动,可能是有贵妇人佩戴的凤凰簪所散发的香气。凤凰簪是富贵的象征,这里暗示裴中丞出身高贵或即将肩负重要使命。
2. **组紃常在佳人手, 刀尺空摇寒女心**
“组紃”指编织物,此处泛指宫中织物。诗句暗示裴中丞所处环境中,佳人(可能是指宫女或贵妇)总是与织物打交道,编织着各种美丽的布匹。而“刀尺空摇寒女心”,寒女心可能是比喻宫女或家中织女的孤独和忧虑。这里表达了对裴中丞出使可能会带来的不安和牵挂的担忧。
3. **欲学齐讴逐云管, 还思楚练拂霜砧**
“齐讴”指齐国的音乐,“楚练”则可能是楚国的纺织工艺。诗句运用了象征手法,想要表达的是裴中丞希望在出使过程中,能够学习并传播各自国家的优秀文化,比如音乐艺术和手工艺。同时,“还思楚练拂霜砧”可能暗示他虽然心中怀有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文化的热爱,但又担忧出使期间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4. **东家少妇当机织, 应念无衣雪满林**
“东家少妇”指的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用其代表边疆或百姓的生活。在裴中丞出使之际,东家少妇正对着织机忙碌,编织衣物,暗含着百姓的生活和国家的安定息息相关。最后一句“应念无衣雪满林”表达了对边疆寒冷天气中百姓生活艰辛的同情和担忧,隐含着诗人对裴中丞出使能带来和平和温暖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叠加,表达了对裴中丞出使的深厚祝福,以及对国家统一、百姓安宁的深切愿望。
《送裴中丞出使》古诗词赏析:
杨巨源的《送裴中丞出使》通过多层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深厚的历史与人文关怀,以及对出使者的敬意和祝福。此诗标题中的"送裴中丞出使"已给出了明确的背景信息,即送一位中丞(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出使,暗示了国家间的外交活动。下面是针对此诗的赏析:
### 1. 深宅大院的隐喻
诗的前两句“绣户纱窗北里深, 香风暗动凤凰簪”描绘了一个深宅大院的景象,绣户纱窗既展示了富贵奢华的生活,又暗示了隐秘、保守的社会环境。香风暗动凤凰簪,不仅渲染了浓郁的贵族生活气息,也象征着权力与尊贵的象征,为出使者裴中丞的身份铺垫了背景。
### 2. 情感与社会现象的对比
“组紃常在佳人手, 刀尺空摇寒女心”这两句通过“佳人”的织布与“寒女”的割布的对比,体现了社会阶层的差异。佳人(可能代表宫廷贵族)手握丝线,织造华美的布料,与寒女(可能代表普通民众)内心空落、仅凭刀尺(割布的工具)却无法实现相同创造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与不同群体生活的差异。
### 3. 跨文化的融合与传承
“欲学齐讴逐云管, 还思楚练拂霜砧”通过“齐讴”和“楚练”两个典故,展现了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与传承。齐讴指齐国的乐曲,楚练可能指的是楚地的织物工艺,这两者通过云管和霜砧的象征(分别可能指乐师的乐器和织布的工具)联系起来,暗示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以及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尊重和传承。
### 4. 对出使者的祝福与期待
“东家少妇当机织, 应念无衣雪满林”结尾两句以东家少妇织布的形象结束全诗,既表达了对出使者的尊重和期待(希望他们能像少妇织布般细致、有条不紊),也寄托了对出使者在异域可能遭遇困难的同情。此处的“雪满林”可能象征着出使者的艰难处境,暗示出使者将面临未知的挑战,期待他们能像少妇一样坚韧不拔,最终完成使命。
综上所述,杨巨源的《送裴中丞出使》不仅描绘了特定场景和人物,还巧妙地融入了社会、文化、情感等多个层面的思考,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对出使者的敬意与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