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ǎng huì zhāo tài zi miào yuè zhāng ( yà xiàn zhōng xiàn )
享惠昭太子庙乐章(亚献终献)
hé rì jū sān shǔ zhōng nián wěi bǎi liáo |
何日居三署 终年尾百僚 |
( jiàn 《 dìng mìng lù 》 ) yí shí jǐ huí qiāo fèi yìn |
(见《定命录》) 移石几回敲废印 |
kāi xiāng hé chǔ sòng xīn tú ( 《 chūn míng tuì cháo lù 》 ) |
开箱何处送新图 (《春明退朝录》) |
wéi yīng sì zhòng jì shǐ zhě zàn bēi jiē |
唯应四仲祭 使者暂悲嗟 |
( 《 gōng rén xié 》 ) ǒu féng pú jiā láng |
(《宫人斜》) 偶逢蒲家郎 |
nǎi shì gé xiān kè xíng cháng chéng qīng zhú |
乃是葛仙客 行常乘青竹 |
jī jí zhǔ bái shí yāo jiān xián dà zǔ |
饥即煮白石 腰间嫌大组 |
xīn nèi bǎo chǐ zhái wǒ yuàn cóng zhī yóu |
心内保尺宅 我愿从之游 |
shēn bo liàn shàng yè ( jiàn 《 jǐn xiù wàn huā gǔ 》 ) |
深卜炼上液 (见《锦绣万花谷》) |
juǎn sān bǎi sān shí wǔ |
卷三百三十五 |
《享惠昭太子庙乐章(亚献终献)》古诗词释义:
令狐楚的《享惠昭太子庙乐章(亚献终献)》是用于祭祀的诗歌,这首诗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历史痕迹,诗中涉及到了许多文化典故和神话传说。下面是对这首诗逐段解释:
### 何日居三署,终年尾百僚,
“何日居三署,终年尾百僚”意为:哪一天,我能在政府的高级职位中任职,一年到头都在众多官僚之后默默无闻。这里使用了“三署”和“百僚”这两个官职和官员的泛称,隐喻自己的身份地位和所处环境。
### 移石几回敲废印,开箱何处送新图,
“移石几回敲废印,开箱何处送新图”意为:我已多次移动石头、敲打废弃的印章,而在哪里能够打开箱子,送去崭新的官图呢?这里的“废印”和“新图”分别象征着过去职位的结束和新职位的开始,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职位变动的反思和对理想职位的追求。
### 唯应四仲祭,使者暂悲嗟,
“唯应四仲祭,使者暂悲嗟”意为:仅在春、夏、秋、冬四季的祭祀中,使者暂时会感到悲叹。这里可能是指只有在特定的季节祭祀时,代表朝廷的使者才会表现出对惠昭太子的哀思和纪念之情,暗示了对皇家礼仪的遵循和对惠昭太子的尊崇。
### 偶逢蒲家郎,乃是葛仙客,行常乘青竹,饥即煮白石,
“偶逢蒲家郎,乃是葛仙客,行常乘青竹,饥即煮白石”描绘了偶遇的两个不同世界的人物形象,蒲家郎可能代表世俗生活中的普通人,而葛仙客则指传说中的神仙,他经常乘坐青竹,饥饿时会煮白石充饥,这是道教修行生活的一种象征。整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超凡脱俗、远离世俗的生活的向往。
### 行常乘青竹,饥即煮白石,腰间嫌大组,心内保尺宅,
“行常乘青竹,饥即煮白石,腰间嫌大组,心内保尺宅”进一步阐述了葛仙客的修行生活。他行走于青竹之上,面对饥饿时,他会煮白石食用。腰间的“大组”可能是指古代官吏的佩饰,诗人表示对其的不以为意,而“尺宅”则是道家修炼中常提到的概念,象征着内心的宁静和修炼的空间。
### 我愿从之游,深卜炼上液,
“我愿从之游,深卜炼上液”表达了诗人对追求超凡脱俗生活的渴望,希望能够跟随葛仙客这样的神仙进行修行,深入修炼,炼制灵丹妙药,提升自我。
### 见《锦绣万花谷》卷三百三十五,
“见《锦绣万花谷》卷三百三十五”可能指的是这句诗的出处或参考文献,这是古代文献中常用的标注方式,表示这个内容来自于《锦绣万花谷》这本书的某一卷。由于我们无法直接访问原文书,因此无法提供详细的出处信息,但在古代文献中,这样的引用非常常见,用来为诗中的文化元素提供依据和来源。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神话传说和文化典故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以及对传统礼仪与超凡脱俗生活的深刻思考。
《享惠昭太子庙乐章(亚献终献)》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令狐楚所作的《享惠昭太子庙乐章(亚献终献)》的一部分,是一首表达对惠昭太子的敬仰与追思的祭文。诗中巧妙地引用了多部文献和故事来丰富情感表达和增强诗歌的文化内涵,展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诗艺水平。
首句“何日居三署,终年尾百僚”,通过描绘太子在朝堂上的地位,暗示了太子的威望和影响力,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三署”代指中央官署,这里的“居”字与“尾”字形成对比,展现了太子在朝廷中的角色变化,从高位到末位,可能暗指太子的生前命运或后世地位的变化。
“移石几回敲废印,开箱何处送新图”这两句则通过具体的细节描绘,展现出了权力更迭的无情和对过去事物的怀念。“移石”与“敲废印”可能象征着权力的转移和废弃,而“开箱送新图”则可能是比喻新君上位,带来了新的图谋和开始。这种变化和新生的描绘,给人一种时间流转、世事更迭的感慨。
“唯应四仲祭,使者暂悲嗟”表达了对惠昭太子仅在四仲节气时受到祭拜的哀叹,反映了其在后世记忆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四仲指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古代重要的节气,通过在此时举行祭祀,表达了对先人的怀念和敬仰。
“偶逢蒲家郎,乃是葛仙客”这两句借用了民间故事,蒲家郎与葛仙客可能代表了不同阶层或身份的人,通过这一偶遇,表达了对平凡人与仙人的相遇的惊奇和对人性的探索。这里可能隐含着对惠昭太子的追思,即使他已逝去,但他的故事和影响依旧被人们怀念和传颂。
“行常乘青竹,饥即煮白石,腰间嫌大组,心内保尺宅”描述了惠昭太子简朴的生活方式和内心的宁静,反映出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以及内心的高洁和对道家哲学的追求。这种生活态度可能代表了他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精神生活的重视。
“我愿从之游,深卜炼上液”表达了作者对惠昭太子的追慕之情,希望能够追随其脚步,深入学习和实践道家的炼丹术,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和长生不老的梦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引用历史文献、民间故事和道家哲学,构建了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表达了对惠昭太子的敬仰、哀思、追慕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令狐楚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诗艺,将历史、哲学、情感等元素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美感,也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