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ǎng xuān shàng rén pín jiàn guò
广宣上人频见过
yī jì zūn míng zhèng sān shí xiào yǎng róng |
一纪尊名正 三时孝养荣 |
gāo jū cháo shèng zhǔ hòu dé zài qún shēng |
高居朝圣主 厚德载群生 |
wǔ zhàng xū zhōng jìn xuán táng yǎn tài píng |
武帐虚中禁 玄堂掩太平 |
qiū tiān jiā gǔ xiē sōng bǎi biàn shān míng |
秋天笳鼓歇 松柏遍山鸣 |
wēi yí bèi jí xiōng wén wù zá jūn róng |
威仪备吉凶 文物杂军容 |
pèi dì xíng xīn jì yīn shān tuō gù fēng |
配地行新祭 因山托故封 |
fèng fēi zhōng bù fǎn jiàn huà huì xiāng cóng |
凤飞终不返 剑化会相从 |
wú fù lín cháng lè kōng wén bào xiǎo zhōng |
无复临长乐 空闻报晓钟 |
zhuī pān wàn guó lái jǐng wèi bǎi shén péi |
追攀万国来 警卫百神陪 |
huà shà dēng qiū diàn róng yī rù yè tái |
画翣登秋殿 容衣入夜台 |
yún suí xiān yù yuǎn fēng zhù shèng qíng āi |
云随仙驭远 风助圣情哀 |
zhǐ yǒu cháo líng rì zhuāng lián yī zàn kāi |
只有朝陵日 妆奁一暂开 |
《广宣上人频见过》古诗词释义:
《广宣上人频见过》是韩愈所写的一首诗,表达对广宣上人的思念与崇敬之情,结合了道家、儒家、佛教等文化的元素,以诗人对上人的追忆和对上人所在寺院及墓园的描写,体现出对逝去的缅怀与敬仰。下面逐段解释诗词的大致意思:
1. **一纪尊名正,三时孝养荣**:纪年为正,尊名明确,表示对广宣上人修为与名声的高度肯定。三时孝养荣,即在广宣上人生前,得到了孝顺的养育与尊重,体现了对上人人格与品德的赞美。
2. **高居朝圣主,厚德载群生**:广宣上人地位崇高,朝圣者对他充满敬仰。他的深厚德行,承载着众多众生的福祉与幸福,凸显了上人的影响力与贡献。
3. **武帐虚中禁,玄堂掩太平**:描述广宣上人墓园的环境,武帐虚和玄堂掩,分别象征着墓园的宁静与神秘,反映出上人离世后墓园的庄严与和平。
4. **秋天笳鼓歇,松柏遍山鸣**:秋天的笳鼓声已停止,松柏在山中发出鸣声,借以描绘墓园的宁静与自然之美,同时也象征着上人灵魂的安宁与永恒。
5. **威仪备吉凶,文物杂军容**:在广宣上人葬礼或祭拜仪式上,既有吉凶的礼仪,也有文物与军容的混合,体现了仪式的庄重与传统。
6. **配地行新祭,因山托故封**:上人被安置在适合的地理位置,进行了新的祭祀仪式,坟墓被建在山中,反映出对上人及其墓园的特殊重视。
7. **凤飞终不返,剑化会相从**:凤凰虽然飞走了,但剑会化为另一形态相随,象征着上人的灵魂虽已离去,但精神与影响力仍在。
8. **无复临长乐,空闻报晓钟**:再也不会有上人的身影出现在繁华的长乐宫,只能在清晨听到报晓的钟声,表达对上人无法再见到的遗憾。
9. **追攀万国来,警卫百神陪**:无数国家的信徒前来追忆与缅怀,百神作为警卫与陪护,体现了上人影响的广泛和深远。
10. **画翣登秋殿,容衣入夜台**:画翣(装饰性旗子)在秋天的宫殿中装饰,容衣(祭祀时的服装)放入夜间的祭坛,体现了对上人的尊重与纪念。
11. **云随仙驭远,风助圣情哀**:云伴随着仙人的驾御远去,风则助增了圣人内心的哀伤,描绘了上人去世后,自然界的哀悼与怀念。
12. **只有朝陵日,妆奁一暂开**:只有在祭陵的日子,上人的妆奁会暂时打开,表现出对上人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广宣上人逝世后的墓园景致与仪式,以及人们对他的怀念与崇敬,体现了对逝者的深深哀思与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与尊重。
《广宣上人频见过》古诗词赏析:
韩愈的这首诗《广宣上人频见过》似乎是对一位高僧广宣上人的追思与礼赞,全诗内容深沉,体现了对逝者崇高的敬意和哀悼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头描绘了广宣上人的生活背景与德行**:一纪尊名正,三时孝养荣,高居朝圣主,厚德载群生。这里首先赞扬了广宣上人的名字与品德,以及他在生活中的良好声誉和对孝道的遵守。高居朝圣主体现了他在宗教或道德领导层的崇高地位,厚德载群生则强调了他广泛的道德影响力和对众人的关怀。
2. **对广宣上人离世情景的描绘**:武帐虚中禁,玄堂掩太平,秋天笳鼓歇,松柏遍山鸣。武帐与玄堂的对比,暗示了广宣上人生命的两种面向——武力与精神的平衡,以及从世间的喧嚣到内心的宁静。秋天笳鼓歇和松柏遍山鸣,描绘了广宣上人离世后,世间回归宁静,自然界的哀悼之情。
3. **描述了广宣上人的葬礼与祭祀**:威仪备吉凶,文物杂军容,配地行新祭,因山托故封。这段描述了广宣上人葬礼的庄重与繁复,既有吉凶的仪式,又有军容的参与,显示了其社会地位的崇高。新祭与故封则指代了对广宣上人遗愿的尊重与对他的怀念。
4. **表达了对广宣上人离去后的怀念与哀思**:凤飞终不返,剑化会相从,无复临长乐,空闻报晓钟。这段表达了对广宣上人逝世的深切哀悼,以凤与剑的象征,寓意其虽离去但灵魂的自由与升华,同时表达了对广宣上人再也无法光临的遗憾和对晨钟晚鼓的空闻。
5. **结语中的追思与感怀**:追攀万国来,警卫百神陪,画翣登秋殿,容衣入夜台,云随仙驭远,风助圣情哀,只有朝陵日,妆奁一暂开。这段描述了对广宣上人离去的持续追忆与哀悼,表达了对广宣上人往生后,仍被万国哀悼、百神警卫的景况。画翣与容衣的入台,象征了对广宣上人遗体的安放,而云随仙驭远,风助圣情哀,则描绘了广宣上人在神界的旅程,最后点明朝陵日的妆奁暂开,表达了对广宣上人灵魂安息的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情并富有象征意味,不仅展现了对广宣上人的崇敬与哀悼,也通过描绘其生活与离世后的场景,表达了对佛教哲学和对逝者超脱生死的思考。